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曹庙的来历

(2013-06-29 18:05:45)
标签:

团风

马曹庙

鄂东晚报

杂谈

分类: 月下笛
http://s1/mw690/40a0fc68ge04828ee0f80&690

马曹庙的来历

梅玉荣

    我老家是团风县马曹庙镇,经常有人问我,马曹庙,这么奇怪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吗?是不是有个庙呀?
  我也奇怪,问了很多人,说得都很模糊。后来,我遇到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他给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有两个相邻的大村子,一个叫马家村,一个叫曹家村。马家村里人大多姓马,曹家村里大多姓曹。两氏家族均人口众多,都是当地显赫一时的旺族。因为旗鼓相当,两氏族人互不相让,凡事都喜欢比个高低、拼个上下。
  巧的是,马家村和曹家村各有一人在朝为官。
  马家村里一个叫马刚的年轻人,自幼拜师习武,功夫了得,某年终于考上了武状元,马家村人大摆宴席,庆贺了三天。
  曹家村里一个叫曹禾的书生,十年寒窗苦读,于马刚考上武状元的次年,曹禾考上了文状元。曹家村人喜翻了天,摆流水席七天。
  马刚从校尉一步步做到将军,官至从一品,在朝中威风八面,颇受重用。每逢升职,朝中有书信送回,马氏族人便敲锣打鼓地四处宣扬。
  曹禾勤恳为官,谦虚有礼,处事方圆得当,也官至二品。但他从未向家中报喜,书信往家中,只说做的一个小官,从不显耀,还告诫族人凡事低调。
  这样,马家村人便处处显得趾高气扬了,在曹家村人面前总会觉得高人一等。曹氏族人多少觉得压抑气闷。
  有一年,外敌入侵,马刚将军被钦命为“兵马大元帅”,领兵出战,战果辉煌,受皇帝嘉奖,衣锦还乡。还乡那日,马家村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迎接将军。马将军返回朝廷之后,马氏族人为彰显马家功绩,建起一座家庙,塑造马刚将军英姿,全族人均前来膜拜。并专门聘请武术教师,组织全村青少年习武,以继承马氏尚武之雄风。
  曹氏族人聚合商议时,众人气愤不已,曹氏族长安抚大家,说:“势大招风,马家如此张扬,必致祸患。我们稍安勿躁,只需冷眼旁观。”
  果然,过了两年,马将军因在朝中过于佝傲,暗中树了不少敌人。有人向皇上递了奏折,告他拥兵自重,有篡位之谋。皇上派人调查,发现马刚的老家大举练兵,居然还从家庙里查出自制龙袍一件!马将军百口莫辩,一时从天堂跌入地狱,被下到死囚牢,只等秋后问斩。
  闻此消息,曹氏族人顿觉大出一口恶气。族长召集全族人开会,语重心长说道:“不要因为马家失势就幸灾乐祸,毕竟是邻里乡亲,应该相帮才是。我们要协力同心,救助马将军。”族长一边派人与朝中的曹禾联系,一边暗中调查“龙袍”一事。
  很快,事情有了眉目。曹禾在朝中联合了一些忠义之臣,集体上血书,历数马将军之功劳,愿用性命担保其决无反叛之心。曹氏族长与马家村里联合调查得知,当初马将军回乡之时,陪伴身边的一个校尉形迹可疑,所谓“龙袍”大概与其相关。曹禾利用朝中关系深入了解,最终确定,正是这个校尉受某人指使做的手脚。
  不久,真相大白,诬告者获罪下狱,马将军无罪释放。遭此一劫,马将军深悔当初所作所为,一边感谢曹禾的鼎力相助,一边竟从此断了仕途之念。遂请告老还乡,获皇上准许,平安回到马家村。
  回乡之后,首先拆毁家庙,并感谢曹家村父老乡亲,并竭力改善和加强马家村与曹家村的关系,崇文尚武,后来两村之间,亲如兄弟。
  曹禾在朝中为官顺利,最后也平安回乡。他与马刚亲密无间,两人常在一起耕田种地、把酒吟诗、健身舞剑,不亦乐乎。闲时教导子孙,两氏家族愈是兴旺发达。
  马刚、曹禾百年归逝以后,两氏家族都感念其恩义,便将村名改为“马岗”和“曹河”,用谐音方式纪念二位先祖。并共同建造一座情义大庙,称为“马曹庙”。庙中门廊大书一副对联:
  得勿喜,失勿忧,得失存于一念;
  文也刚,武也柔,文武最宜双全。
  只可惜后来大庙毁于战火,仅存此名。马曹庙一带的民众,无不牢记先祖劝诫,把崇文尚武、德义双修的遗风继承了下来。
                            载2013.6.8《鄂东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