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对校训“严、勤、实、恒”的理解
(2015-08-27 21:52:36)
标签:
教育 |
为期5天的迁安一中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即将落下帷幕。时间虽短,但每位领导的报告,依然让我记忆犹新。培训虽然结束,而我在一中的教育教学生活才刚开始,周校长说的对,对我们每一位刚踏入一中工作的同志而言,我们现在就是一张白纸。尽管我已过不惑之年,但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如何在自己这张纸上勾画出我自己教育生活的精彩。
坦言,站在一中这个舞台,我有些自卑,面对学校方方面面的人才,我自愧不如。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但是,既然我来到了一中,我就不会退缩,我会不断为自己充电,脚踏实地,严勤实恒,用迁安一中的校训时刻求自己。以学校教师5年发展目标为自己的方向标,一年入门上路,两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优秀。
目标很明确了,接下来就是自己的实施,下面我将从严、勤、实、恒四个各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校训的感悟及今后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
一、严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中庸》把修身放在“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之首位,强调“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我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重视修身。如果忽视了修身,或者修身不严,“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 严以修身要坚持慎初、慎微、慎独。慎初,就是要走好第一步,切勿“下不为例”。慎独,就是要在独处时谨慎不苟;只有做到了慎独,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无愧。慎微,就是从小事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为人师底线、不碰红线,防止小过酿成大错。
严以修身要坚持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在知行关系上,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得很透彻:论先后,“知”为先,“行”为后;论轻重,“行”为重,“知”为轻。《中庸》中说:“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所以,要不断深化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学明白、想明白、干明白。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同时,严以修身是“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的功课,切勿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二、勤
天道酬勤. 出自 《论语》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作为教师,勤字必不可少。而教师的勤,必须适时、适地、适机,才能起到“勤”的效果。
首先,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勤,积极参加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在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方面勤于钻研、不断探究、勇于创新,勤干加巧干,才能在课堂中提出精彩、说出精彩、写出精彩、画出精彩、演示精彩…才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勤”。在教授概念、定义时,学生很难理解、生疏的问题,就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这就需要教师勤快些;在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要适时、不吝啬地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表扬。
第三、教学后勤于反思。及时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失误地方及补救措施,记录下教学灵感和心得体会…久而久之,自身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升。总之,不论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需要勤。在提高业务能力上,只有不断地学习,时时为自己充电,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三、实
我对实字的理解就是做人首先心要踏实,不浮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好高骛远,沉下心来,一心搞好教学,只有心踏实了,做事才能沉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不耻下问,不因好面子而误人子弟。
四、恒
有一颗为了孩子的未来,自己必须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的恒心,不一曝十寒,而是日积月累,只有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上仅是我对我对校训的粗浅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努力,牢记校训,把握学校教师五年发展目标的方向,脚踏实地,以水的品质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