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志和《渔歌子》第一首笔记
(2016-06-17 22:29:05)
标签:
张志和渔歌子笔记 |
分类: 语言、文学、写作 |
读张志和《渔歌子》第一首笔记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张志和(?~744年,另说约730~810年),原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肃宗时明经及第,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因事贬官,赦归,遂浪迹江湖,徜徉山水,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今存《渔歌子》词五首。《中国文学史》说:“在唐代文人词中,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是较早的作家。张志和〔渔歌子〕五首,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与盛唐山水诗人的作品有其一致之处。如它的第一首:(即本首)”。
【题解】
“渔歌子”是词牌名,亦称“渔父”。此词牌有单调体和双调体之分,这首词是单调。唐人之词,大都是缘题制调,词旨与词牌名称基本一致,例如:《临江仙》写水仙、《浪淘沙》咏波涛等。《渔歌子》当然与鱼有关、咏捕鱼,此首词是写钓鱼。俞平伯:“《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一引《乐府记闻》称张志和‘往来苕霅(zhà)间作《渔歌子》词’。”
【注释】
“西塞山”:地名。一说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吴兴县西(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南);一说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现在西塞山是黄石市的风景区)。笔者认为,若湖州市西南果有西塞山,则此说更靠谱些,在湖北一说不确。“白鹭”(báilù):亦叫鹭鸶(lùsī),一种水鸟,羽毛白色,头颈和腿很长,能涉水捕鱼虾等。“桃花流水”:正是桃花盛开春水上涨的时候,此时的江水人称“桃花水”,俗称“桃花汛”。“鳜鱼”(guìyú):体侧偏,背部隆起,黄绿色,全身有黑色斑点,口大,鳞片细小,性凶猛,吃鱼虾等,生活在淡水中,其肉味美,我国特产之一。亦称桂鱼,有的地区称其为花鲫鱼。“箬笠”(ruòlì):用箬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遮雨、遮阳光。“蓑衣”(suōyī):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像将军、侠客、幼儿披的斗篷那样)的防雨用具。“不须归”:不必回去。
【鉴赏】
西塞山前白鹭在悠闲自由、忽高忽低地飞翔,正是桃花盛开、春水上涨、鳜鱼肉肥时节。戴起仍为青色箬竹叶编制的斗笠,披上新用绿草编织的蓑衣去垂钓,即使刮起斜风、下着细雨也不用回去。这首小令写出了一位垂钓人的情趣与画面,山光水色鲜明,钓者形象和自然景色搭配贴切,是一幅感人的山水画,令人如临其境而爱读。
“青箬笠,绿蓑衣”是渔歌子词谱中所说的“中间三言两句宜用对仗”的表现,这里是工对,形容词“青”和“绿”相对,名词“箬笠”和“蓑衣”相对。实际生活中“箬笠”不一定是青色的,而“蓑衣”也不一定是绿色的,作者之所以用“青”和“绿”,一是为了对仗之便,二是突出一个“新”字。编制“箬笠”时可能用的是当年的箬竹是青色的竹皮,编制“蓑衣”时可能用的是当年的草尚未干黄而草绿依旧,故而箬笠和蓑衣仍让人感觉是新的。当“斜风细雨”来临时,渔者就会想到“我有新箬笠、新蓑衣,还怕斜风细雨?”这又使读
者增加了想象空间。
【附笔】
张昱《心理学》(1983年10月印刷本第118页):“所谓接近联想,是指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例如:提到阅马场,就容易想到孙中山先生塑像,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唐朝的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桃花流水鳜鱼肥’。由桃花流水想到鳜鱼肥,因为它们在时间上接近。”(“阅马场”在武昌,它和辛亥革命的“红楼”相连,“红楼”前有孙中山塑像。)
笔者儿时在农村,看见过、戴过、披过箬笠与蓑衣。在我们老家叫箬笠为斗笠,是买来的,因为箬笠或斗笠里面夹的油纸农民自己没有,竹与竹叶当地较少。蓑衣,是大人们自己编织的,多用稻草(农民每家都有);有人在农闲时割一种很结实的草(不知学名,似是“藨草”),锤软晾干后编织蓑衣,成为结实耐用的蓑衣;棕毛蓑衣在当地少见,因当地不出棕。不用时,就将蓑衣挂在屋檐下。笔者儿时在下雨天常戴斗笠披蓑衣放牛,对斗笠蓑衣有感情,所以读起《渔歌子》来觉得特亲切。遗憾的是未能读到张志和的另一些词。
【文献】
⒈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第222页。
⒉胡云翼选注《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7月第1版第6页。
⒊袁世忠编撰《常用词牌谱例》,(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11页。
⒋程飞编《注音唐诗宋词五百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09页。
⒌王力著《诗词格律》,(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第1版第96页。
⒍龙榆生著《唐宋词格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3页。
⒎郭一之《诗词格律浅说》,(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95页。
⒏张秀兰主编《品味古诗词》(小学读本),(武汉)崇文书局2011年1月第1版第75页。
⒐文嫣主编《中国人必读的古典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第225页。
⒑墨人主编《唐诗三百首·古诗词三百首》精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第214页。
⒒〔清〕朱孝藏编选 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2015年2月第3次印刷本第5页。
⒓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三二页(本人2016年6月13日从校图书馆借得此书)。
(张昱2015年1月17日记、22日续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