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五言律诗《蝉》笔记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作者】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迁郑州荥阳。生于小官吏家庭,因祖父、父亲死得早,生计艰难。初学古文,19岁以文才得到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21岁时又令狐楚自助去长安考进士未第,23岁时再考又未第,25岁时由令狐楚之子令狐綯推荐进士及第。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失去幕职另行出路。26岁时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处任幕僚,王茂元爱其才以女嫁之。令狐楚、令狐綯等牛党人骂李商隐“背恩”。后牛党人执政,李商隐遭到排挤,生活清寒,潦倒至死。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既是晚唐时期,又是朝廷牛李党争之时,令狐楚等人属牛党,王茂元等人属李党。李商隐处在党争的夹缝中,是党争的牺牲品。
李商隐的诗作流传下来的近六百首。从内容来说,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爱情诗等。“匡国无门”的遭遇使他写出许多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揭露统治集团糜乱政治的诗篇,其中有不少出色的佳篇,例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有感》、《重有感》、《隋宫》、《贾生》、《登乐游原》、《蝉》等等。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有专节介绍李商隐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蝉“为情而造文”。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创作了令人叫好的诗。诗中的蝉是作者自己的影子。《蝉》的写作时间尚未查明,有可能是他遭到排挤之后。
【注释】
“本以”:‘本’指本意、本来;‘以’是介词,指拿、依、按照、因。按照本意、原本认为。“高”:指蝉栖身于高树。“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古人(以及诗人自己)原本认为蝉是栖身于高树之上,餐风饮露而难得一饱,即使连绵高声鸣叫乃至发出怨恨之音也是徒劳的,白白浪费声音(和体力)。“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鸣之声一直到五更时变得稀疏快要断绝了,而树依然全身碧绿没有丝毫同情之意。“薄宦”:‘薄’指轻微。‘宦’即官。官卑职微。“梗(gěng指树枝)犹泛”:诗人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就好像树梗浮于水面一样。此典故来源于《战国策·齐策三》:“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shān)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桃人对土偶说:“你原是西岸之土,被捏成泥人,到了八月间,天下大雨,淄水暴发,你就要被冲坏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我是西岸之土,即使为大水所毁仍是西岸之土。可如今你呢,本是东国的桃梗,被雕刻成了人。等到天下大雨,缁水暴发,就把你冲走了,那时,你随波而去,还不知止于何地呢。”)《说苑·正谏》里引“漂漂”作“泛泛”。“故园芜已平”:〔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芜’即荒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这两句是诗人自说我官职卑微,犹如树枝随水漂流不定,故园早已荒芜杂草丛生。“烦”:这里的烦是敬辞,表示请托。“君”:指蝉。“警”:警觉,警醒。“清”:此处指清贫或高洁。“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两句是说,烦劳你(指蝉)继续鸣叫而对我加以警醒,我虽家里清贫但也要使全家保持高洁。
【鉴赏】
周振甫对本诗从写法到意境作了精彩的鉴赏分析,并引用了钱钟书的评论,值得一读(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诚如有人说:这首诗借咏蝉以自况。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以“高难饱”为诗眼。诗人在诗中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使得客观事物也染上了感情色彩——作者自己不肯屈就,结果落得生活困顿。虽曾向当权者陈情,但无人赏识,是“徒劳”的。至“五更”蝉声哀鸣仍无同情之人,显示环境的极度冷漠。字字咏蝉,字字自况,自身高洁而清贫,困境艰苦而无告,内含着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漂流无定,胡不归去?闻蝉自警,同病相怜,故园荒芜,无立身之地,进退两难。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隐显分合,章法灵活多变,借蝉寓己清高而不见容于世道。(据[文献]⒏第380页)
【附笔】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遇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和风格,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九中评价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本诗与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并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参见[文献]⒏第2页)
【文献】
⒈蘅塘退士编
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新1版,1979年9月湖北第1次印刷(卷五·五言律诗·蝉)。
⒉高步瀛选注《唐宋诗举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5月第1版,1978年2月新1版第五一二~五一五页(李义山·蝉)。
⒊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北京第1版,1979年11月湖北第7次印刷本第177~181页(李商隐)。
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北京第1版第289页《蝉》。
⒌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国历代作家小传》中册(第一分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第373~380页《李商隐》。
⒍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2010年8月第12次印刷本第446~448页《蝉》。
⒎赵艳云编选《唐诗常识必读》,(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1月第1版第〇八二~〇八三页(李商隐)。
⒏〔清〕蘅塘退士编选
思履主编《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380页《蝉》。(2014年5月13~18日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