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苏〕巴夫洛夫着 戈绍龙译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一书是苏联生理学家巴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1936年)院士的经典著作之一,1926年第一版,1927年第二版,1935年第三版。中文版译者戈绍龙据1949年俄文版译成中文。本书是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9月新1版,362千字,统一书号14120·12,定价3.30元。本人1963年6月15日购于北京旧书店。本书有23讲。各讲的标题是:
第一讲“大脑两半球机能研究的原则性方法的基础与历史——[反射的概念]——种种的反射——当做大脑两半球一般生理学特质的信号活动”;
第二讲“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客观性研究的技术方法——信号作用即是反射——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发射——形成条件反射的诸条件”;
第三讲“用条件刺激物及自动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刺激物的各动因——条件反射的制止过程:㈠外制止过程”;
第四讲“㈡内制止过程——甲)条件反射的消去”;
第五讲“㈡内制止过程——乙)条件性制止”;
第六讲“㈡内制止过程——丙)延缓性过程”;
第七讲“大脑两半球分析性机能及综合性机能:甲)条件刺激物的初期一般化(汎化)的特性乙)分化性制止过程”;
第八讲“大脑两半球分析性机能及综合性机能:丙)分析性机能的事例
丁)同时性复合刺激物的综合与分析戊)后继性复合刺激物的综合与分析”;
第九讲“在大脑两半球皮质内神经过程的扩展与集中:甲)在个别的分析器(皮肤分析器与声音分析器)内的制止过程的扩展与集中”;
第十讲“在大脑两半球皮质内神经过程的扩展与集中:乙)制止过程向大脑两半球的扩展与集中丙)兴奋过程的扩展与集中”;
第十一讲“兴奋过程与制止过程的互相诱导:甲)诱导相的正性或阳性时相 乙)诱导相的负性或阴性时相”;
第十二讲“神经过程进行现象与其互相诱导相的复合”;
第十三讲“镶嵌细工式的脑皮质:甲)大脑皮质机能镶嵌细工性的事例及其最简单的成立方式乙)大脑皮质各点生理学作用的易变性
丙)若干点的安定性——大脑皮质当做联合的、复杂的理学系统”;
第十四讲“在条件刺激物影响下大脑皮质细胞向制止状态的移行”;
第十五讲“内制止与睡眠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上是同一的过程”;
第十六讲“动物的觉醒状态与完全睡眠之间的移行时相(催眠的时相)”;
第十七讲“神经系统的各种类型——大脑两半球的病态,当做受机能性侵害(作用)的结果”;
第十八讲“大脑两半球的病态,当做受机能性侵害(作用)的结果”;
第十九讲“大脑两半球的病态,当做受手术作用的结果:甲)两半球皮质活动一般的变化乙)声音性分析器活动的障碍”;
第二十讲“大脑两半球的病态,当做受手术作用的结果:丙)光分析器活动的障碍 丁)皮肤机械性分析器活动的障碍戊)大脑额叶摘除后的障碍
己)皮肤温度性分析器的障碍 庚)梨状回转摘除后的障碍 辛)运动分析器的障碍”;
第二十一讲“大脑两半球的病态,当做受手术作用的结果:壬)大脑两半球特殊障碍所引起的动物行动异常的试验”;
第二十二讲“我们研究的一般性特色:研究的任务和困难——我们的错误”;
第二十三讲“动物实验资料对于人类的应用”。
各工作同人已经发表论文的目录
原著附录:
贝可夫院士后序
巴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译本附录:
译者后序
译本第二版后记
译本修正版序
译本注解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是一本经典性著作,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出版中文译本,时至今日已过半个世纪,但是它的结论仍在被引用,正如我们今天还在引用《论语》《孟子》之类一样。可见,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正确理论的生命是没有时限的,有的是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是不断创新的精品。(张昱2014年2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