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虫子让我重新理解这个成语

标签:
灶马蛛丝马迹蟋蟀科灶王爷灶螽 |
分类: 网络日志 |
以前,我理解蛛丝马迹的“马迹”是马蹄走过的留下痕迹,今天,从抓到的一只小虫子让我重新理解了这个成语。
我家在一楼,家里卫生间发现一种虫子,会跳,它身体像蟋蟀又比蟋蟀大很多,没有翅膀,有两根须。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虫子。不知道这是什么虫子,就用度娘的图片查找功能搜了一下,还真找到了,原来它叫“灶马”
灶马又名灶螽,为蟋蟀科昆虫,身体粗短,背驼,触角较长,翅膀已退化。后足发达,会跳跃。体长36-38mm,体色红褐色至黑褐色,体型宽大,体背隆突或驼背状,故称"驼螽"。体表坚实,前胸背板有2条不明显的纵纹,无翅膀,靠后腿摩擦鸣叫。六肢长,关节及胫节具棘刺,转节黄白色,后脚腿节异常粗大,侧缘淡黄褐色具线状斑纹。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虫为食。
蛛丝马迹 (词语释义)
蛛丝马迹( zhū sī mǎ
jì):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一种昆虫)的印记可以查明它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出自清·王家贲《别雅序》。
详细解释
1、从挂下来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语文出版社《通用成语词典》的解释:“蛛丝马迹”的“马”,指“灶马,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
(注:此处的“马”并非真正的“马”,而是昆虫中的“灶马”。故蛛丝马迹,也可写作“蛛丝虫迹”。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2、也有只解释大意,于“蛛丝”“马迹”各自的含义只字不提,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作: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前一篇:我打磨的石头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