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考开放性试题题型及解题策略

(2018-06-08 17:37:51)
标签:

转载

分类: 政治试题研究
高考中的开放性试题是一类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的问题,命题者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的,要求考生自己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的能力,它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难度大、要求高,是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型.

  近几年来高考中开放性试题份量在加重,形式也多样,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都已出现,很多时候放在压轴题,以数列、解几、函数做背景,其优点是区分度大,充分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常见的开放性试题,就其命题特点考虑,可分为有限归纳型、题设开放型、结论开放型、题设和结论均开放型以及探索类型的几类问题。高考题中一般解这类问题有如下方法:

  一 、有限归纳类型。

  特点:要求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推测出问题的结论,然后对结论再加以证明。对策:通过有限项列举,再归纳,猜想或通过联想一般性结论而类比。

  例1.(2010陕西卷)观察下列等式:http://fmn.rrimg.com/fmn061/20130326/1020/original_XgwX_084f00001b56125c.jpg,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

  解:∵所给等式左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1,2;1,2,3;1,2,3,4;……右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3,6,10……(注意:这里3+3=6,6+4=10),∴由底数内在规律3=1+2,6=1+2+3,10=1+2+3+4可知:第五个等式左边的底数为1,2,3,4,5,6,右边的底数为10+5+6=21.又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故第五个等式为http://fmn.rrimg.com/fmn065/20130326/1025/original_jECm_550f00001e801191.jpg.

  点评:上述解法通过有限项列举,再归纳,猜想得到第五个等式,然而一般确定数列需要五个基本量,上面若改为第n个式子,以上右边的推理方法就不可靠了,所以此题如应用联想http://fmn.rrimg.com/fmn058/20130326/1030/original_Z6Az_552f00001ea51191.jpg处理为佳!

  二、题设开放类型。

  特点:给出结论,不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对策: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例2 如图,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__________时,有A1C⊥B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分析:

http://fmn.rrimg.com/fmn058/20130326/1030/original_gFFX_317d00001ea8118f.jpg

本题是题设开放探索型试题,即寻找结论A1C⊥B1D1成立的充分条件,由AA1⊥平面A1C1以及A1C⊥B1D1(平面A1C1的一条斜线A1C与面内的一条直线B1D1互相垂直),容易联想到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因此,欲使A1C⊥B1D1,只需B1D1与CA1在平面A1C1上的射影垂直即可。显然,CA1在平面A1C1上的射影为A1C1,故当B1D1⊥A1C1时,有A1C⊥B1D1,又由于直四棱柱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从而B1D1∥BD,A1C1∥AC。因此,当BD⊥AC时,有A1C⊥B1D1。由于本题是要探求使A1C⊥B1D1成立的充分条件,故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或正方形时,依然有BD⊥AC,从而有A1C⊥B1D1,故可以填:①AC⊥BD或②四边形ABCD为菱形,或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

  本例中,满足题意的充分条件不唯一,具有开放性特点,这类试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归纳探索能力。

  三、结论开放类型。

  特点:给出一定的条件而未给出结论。对策:执因索果,先寻找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

  例3 如图,E、F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D1A1和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__(要求把可能的图形的序号都填上)

http://fmn.rrimg.com/fmn064/20130326/1035/original_MkCb_704b00001edc1190.jpg

http://fmn.rrimg.com/fmn057/20130326/1030/original_vB46_619f00001f0a125b.jpg

  解:由于正方体的6个面可分为互为平行的三对,而四边形BFD1E的在互为平行的平面上的射影相同,因此可把问题分为三类:a:在上、下两面上的射影为图②;b:在前、后两面上的射影为图②;c:在左、右两面上的射影为图③.综上可知,在正方体各面上的射影是图②或图③。

  例4. 若干个能惟一确定一个数列的量称为该数列的“基本量”.设http://fmn.rrimg.com/fmn064/20130326/1040/original_Hah5_55bf00001e9c1191.jpg的四组量中,一定能成为该数列“基本量”的是第 组.(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组号).①S1与S2;②a2与S3;③a1与an;④q与a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Snhttp://fmn.rrimg.com/fmn064/20130326/1040/original_Hah5_55bf00001e9c1191.jpg的前n项和.)

  解:(1)由S1和S2,可知a1和a2.由http://fmn.rrimg.com/fmn062/20130326/1040/original_CMRZ_54bf00001eca1191.jpg可得公比q,故能确定数列是该数列的“基本量”.

  (2)由a2与S3,设其公比为q,首项为a1,可得http://fmn.rrimg.com/fmn063/20130326/1045/original_0dRR_680400001ec0118c.jpg

  http://fmn.rrimg.com/fmn059/20130326/1045/original_vdBT_725800001f13125d.jpg

  满足条件的q可能不存在,也可能不止一个,因而不能确定数列,故不一定是数列的基本量.

  (3)由a1与an,可得http://fmn.rrimg.com/fmn063/20130326/1050/original_u0PL_67e400001f08118c.jpg,当n为奇数时,q可能有两个值,故不一定能确定数列,所以也不一定是数列的一个基本量.

  (4)由q与an,由[转载]高考开放性试题题型及解题策略,故数列http://fmn.rrimg.com/fmn064/20130326/1040/original_Hah5_55bf00001e9c1191.jpg能够确定,是数列http://fmn.rrimg.com/fmn064/20130326/1040/original_Hah5_55bf00001e9c1191.jpg的一个基本量.故应填①、④.

  四、题设和结论均开放类型。

  特点:题设、结论都不确定或不太明确。对策:需要对所给的命题进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复合命题,然后进行逐一探求.应该说此类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例5.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 ①m⊥n ②α⊥β ③n⊥β ④m⊥α以其中的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

  思路分析:本题给出了四个论断,要求其中三个为条件,余下一个为结论,用枚举法分四种情况逐一验证.

  解:依题意可得以下四个命题:

  (1)m⊥n, α⊥β, n⊥β m⊥α;(2)m⊥n, α⊥β, m⊥α n⊥β;

  (3)m⊥α, n⊥β, m⊥α α⊥β;(4)α⊥β,n⊥β,m⊥α m⊥n.

  不难发现,命题(3)、(4)为真命题,而命题(1)、(2)为假命题.故填上命题(3)或(4).

  点评:本题的条件和结论都 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所以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结论也开放的全开放性试题,本题可组成四个命题,且正确的命题不止一个,解题时不必把所有正确的命题都找出,因此本题的结论也是开放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