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2014-02-20 22:56:43)分类: 心理经济计算 |
|
||
|
||
典型试题: 1、(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解析:依据题意和公式可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因此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即2*(1+10%)=2.2万亿元。答案:( C ) 。 2、某国待售商品有2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15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纸币平均流通次数3次。当年由于该国多发行了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该国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和纸币发行量分别为 A.
1000亿元,1250亿元 C.
500亿元,750亿元 解析:依题意计算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20*150/3=1000亿元,纸币发行量=1000*(1+25%)=1250亿元。答案:( A ) 。 3、假定某国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为30000亿元,为扩大生产,刺激经济发展,需增加20%的货币供应量,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那么,此时的货币贬值度为 A.
72% 解析:第一步: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30000*(1+20%)=36000亿元;第二步:计算出多发行的货币量=50000-36000=14000亿元;第三步:计算出货币的贬值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14000/50000=28%。答案:( B ) 4、假定某国某时期待售商品为50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8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由于生产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实际发行了150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___,物价上涨幅度为_____ A. 25%,
25% C. 25%,
20% 解析:第一步:计算出原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50000*8/5=80000亿元;第二步:计算出现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80000*(1+50%)=120000亿元;第三步:计算出多发行的货币量=150000-120000=30000亿元;第四步:计算出货币的贬值度=30000/150000=20%,再计算出物价上涨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30000/120000=25%。答案:( D ) 5、2009年某国待售商品为15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为20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投入2500亿元的货币,刺激经济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货币当年货币贬值 A.
20% 解析:先计算该国当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1500*20/3=10000亿元;再计算当年货币贬值幅度=2500/(10000+2500)=20%。答案:( A ) 6、2009年10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M国,经济开始复苏,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货币量减少了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时售价10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是 A.66元 解析:本题属于显性计算题,可直接运用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进行计算。材料中的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了20%,则(1-20%)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1+10%)货币流通次数,即调整后的商品价格总额是以前的8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后的商品价格水平也应是以前的88%。故金融危机时售价10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是88元。答案:( C ) 7、2009年1月至7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M国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减少了50%,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货币量增加了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前售价10元的商品,在2009年1月至7月期间的售价应该是 A.5元 解析:根据货币流通公式可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材料中提到货币流通次数减少了50%,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了20%,则(1+20%)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1-50%)货币流通次数,即调整后的商品价格总额是以前的6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后的商品价格水平也应是以前的60%。故金融危机时售价1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是6元。答案:( B ) 。 8、甲国某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了8万亿。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___,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___。 A.28%,44元 C.22%,36元 答案:(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