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观察,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孩子爱心充盈,用伟大的母爱培育孩子爱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爱,同时,学会爱别人。母亲要常常抱抱孩子,用眼神的交流,用深厚的感情跟孩子说话、唱歌,孩子的心灵就一定会完美地成长起来。
2.培养孩子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孩子学说话时,要有时机的教会孩子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让孩子从小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少一些摩擦,多一些宽容。学会帮助、关心他人。
3.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要让孩子具备这一优良品质,必须持之以恒,家长要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做事、说话一定要坦诚,不说假话、谎话。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舍得花时间和心思跟孩子沟通,教孩子要诚实。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形成时间和纪律的概念。从小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有规律的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等。
5.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来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教孩子吃饭、穿衣、系鞋带等。让孩子能够自己处理自己事情的同时,养成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还可以通过孩子的运动锻炼孩子脑的思维活动。家长不要看孩子刚开始做这些时,动作很笨拙、很慢(尤其刚开始学吃饭时,会弄的到处都是),便自己动手完成。这样的话,孩子永远也学不会。
6.培养孩子保持心情愉快的习惯。这不仅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在以后的生活中永不倦怠,而且还能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支配的机会,会过得非常愉快。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要时刻保持笑容和乐观,来感染孩子的心情。
7.培养孩子对生活充满信心。家长应尊重孩子,热情地听听孩子的计划、愿望。无论孩子们的想法有多幼稚,也要尽可能地协助他们去实现。孩子的每一步成功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充满信心,是孩子成功的必备素质。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总对孩子说“没有人像你这么好”,“你是最好的”,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优越。
8.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担,但不要过度插手孩子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共同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手段。帮助孩子突破心理障碍,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世界上本无蠢材,所谓蠢材是放错了岗位的天才。”孩子在这方面可能不行,但是在另一方面可能有天赋。任何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挖掘孩子的潜能,不断地激励、鼓励。
如果孩子不能成为山巅上的一棵挺拔的松树,就鼓励他做一丛灌木吧,但要做一棵溪边最好的灌木;如果孩子不能成为一丛灌木,不妨鼓励他做一棵小草,给道路带来一片生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