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雾朦镇远
对镇远的了解,是源于它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之精巧结合。正因为在乎它,所以,多次到黔东南,总是指望下一次好好在那里呆着,起码少说要十来天的时间,才会把那里拍摄与初步到位的调查。既然是一次出行,先来到镇远看看,有点儿印象,为以后的更深的认识奠定基础。
这天是星期日,也是此行的最后一站,清晨六点便醒来,看见天空微微有点蓝色余光,外面下起了小雨,沿河看对岸过去,虽有稀疏灯光,镇远城被浓雾紧紧地裹着。稍作了休息打点,背着行李与器材但走到城区街道上。
天蒙亮的城市街道,显得特别的宁静,地上积水不多,有点湿滑但很干净,附近零星有门面被当地人刚开。清早,风景管理人员就把街道及周围的垃圾作了清理,河里,也有小船来回打捡拾浮漂之物。当地农民打着雨伞,挑着新鲜的蔬菜经过桥上,去往市场道路。因为是周末,有小雨,早晨锻炼身体的市民不多,与夜幕中的热闹城市生活,时尚的入时打盼正好相反。
人在雾中,雾中显景,沿舞阳河的镇远县城,既有春天的妩媚,又有秋实的凝重,历史在新旧建筑中错综衔接。
镇远是贵州省对外旅游的城市,市民很有礼貌,只要你有寻问,他们都能很友好的回答。青龙洞对岸的顺城街大工厂对面,在一家小店用早餐,女老板来自凯里市,远嫁到镇远,姓李,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典型的当地人模样,肤色白,眼睛大,如果穿上苗族盛装,一定上镜,她的生意之好,在于对每位到来的客人都有礼貌,价钱合理,份量足,听说我来自省城,热情介绍当地的民俗,听说我们的工作,提供资料予我们,令人难忘。
如果有时间,步行到很多老的街道,你会感受到镇远独到的文化历史氛围。不过,即使在县城内,真叫你也看不完,镇远城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城里,靠近青龙洞沿河一边,是县城的古街,近几年来,发展旅游,修了很多仿古建筑,但仍能保持其特点,老街很多地方,还有大量的老房痕迹,沿老街经过祝圣桥,就是河对岸的青龙洞,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县城东中河山麓,它是依山檐绝壁而建的古代建筑物的总称,由青龙洞寺、中元洞、万寿宫、紫阳书院、莲花亭、祝圣桥六个部分建筑组成,山北至南长达一里多的古建筑群的统称。大小一百多间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散布在中河山麓,或飞甍吊檐,或绿瓦粉墙,既有凌空的高阁,又有巍峨的大殿,曲廊回转,亭台相接,衬以蓊郁的古树藤萝,时隐时现的洞口,真是有说不尽的妙处,看不够的景致。每当盛夏,舞阳河里渔舟点点,中河山上郁郁葱葱,泉响鸟鸣,恰如明人任国玺的诗句所说的那样:“溪静鸟喧青幢里,月明人渡镜函中。”始建于明代初叶,占地2万余平方米,大小建筑30余处,建筑面积6156平方米,这种坚硬的岩石沿上而建的建筑风格,在全国也是少见。自明嘉靖九年(1530)以来,青龙洞就是贵州著名的古迹,迄今已有475年的历史了。
青龙洞无愧为是镇远历史文化最明显的名牌标志,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镇远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名城,是贵州省的骄傲。
镇远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与交通条件,与舞(注:应该在左边加上三点水,但系统打不出这字,后面相同)阳河一道,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它为主线,贯穿三座城镇:镇远、施秉县城、黄平旧州。其中镇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舞阳河,是美丽的河,在五十公里的河流地段,两岸奇峰林立、飞瀑悬挂、洞穴成群、河床蜿蜒、峡谷深切。是最重要的风景旅游点,每到黄金周,中外的游客芸集于此,在贵州省的东部文化旅游线路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要来到这里,我的理解,最好避开人最多的时候。
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之而称赞,只可惜,因时间关系,而失去了饱揽的机会。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逐渐转为晴,街道的行人增多,游客们在寻找自己的参观地点,镇远人也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这也是我们怀着恋恋不舍心情离开之时,我们的拍摄也因此告过段落。沿着道路,正赶往贵阳方向,要花六个多小时吧。路途也是有惊无险,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十一点半,打开了几天都没上网的电脑,听到是主页上传来那首刘欢演唱的《重头再来》,看来,新的旅程将在计划之中,此时的心情。
正是:
黔中秀丽山水,梦里几分陶醉;
明日相邀再聚,人生平安来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