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研究:自觉保持安静——《我们小点儿声》教学

【导语】
经过一学年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公共文明意识。大部分学生知道在课堂以及其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需要放低声音,以免影响他人。但是,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需要教师或者成人提醒。同时,由于家庭或者周边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上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在公共场合习惯大声说话,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重点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明白营造安静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此课例作为学科素养形成机制下知情融合的德育实践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能做到在公共场所自觉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懂得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地方就必须保持安静;在公共场合,即使没有警示标志,也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教学过程】
活动一:抓住课堂生成,初识“小点声”
师:好,上课!
(起立。)
师: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亲切的问候,让杨老师觉得很高兴。可是,我们仔细听
(放录音)
师: 有时,总在我们不经意间,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就破坏了这份美好。小朋友们,请你把椅子轻轻地稍微往后挪一挪,给自己留下足够的起立空间,然后再轻轻地坐下,不要碰响桌子和椅子,也不要碰乱桌上的文具。让我们再来一次。上课。
(竖起大拇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抓住课堂的生成,引导学生知道要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桌子和椅子,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活动二:现实场景再现,再识“小点声”
1.今天,杨老师在下课的时候偷偷拍了你们的一段视频。
播放课前准备的“教室有点吵”的视频
2.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指名生说)
3.小结:你们看,教室里吵闹的环境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让人感到不悦,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所以,我们在教室里需要小点儿声。(板书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设计意图:“教室有点吵”的视频呈现了一下课教室就很吵闹、进教室时大声关门、大声说话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在安静的教室里出现这些杂音的不和谐,也切身感受到吵闹的环境不适宜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公共场所低声说话、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活动三:寻找“大声音”,做个小小“调音师”
1.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的“大声音”
(出示课前拍摄的“大声音”视频)
2.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来做个小小“调音师”,你愿意帮助哪个同学调音呢?
出示导学单:
我是小小调音师:选择你看到的一个不文明行为,帮他调调音。
(1)你可以和同桌轻声说说你的调音方法;
(2)你也可以和同桌演一演调音的过程。
学生自主选择调音。
3.全班交流:
(1)你想帮上课举手时,抢着说“我”“我”“我”的同学调音。
你的调音方法是什么?
举手要安静,你在旁边可以轻声提醒他。
(板书:轻声提醒)
你是一位优秀的调音师,请挂牌上岗!
(2)你想为在教室内奔跑打闹的同学来调音!我们来演一演。你们是正在追吵的两位同学,调音师,你准备怎么劝阻他们?
用手势提醒他们,嘘!这方法不错!
(板书:手势提醒)
暂停的手势,摆手的手势都可以提醒大家。了不起!
你是一位优秀的调音师,请挂牌上岗!
(3)你想为用力开门、关门的同学来调音。
在门上贴一张纸条,写上“轻轻的,我怕疼!”。
相信有了这张警示贴,同学们一定会轻轻地开门、关门。
(板书:纸条提醒)
你也是一位优秀的调音师,请挂牌上岗!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调音方法真不少!在学校里,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小点儿声?
(图书室、书吧、进老师办公室、食堂……)
5.小结: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低声说话,不仅给自己学习创造了安静的环境,也给其他同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6.奖励你们玩个《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校园里,讲文明;
你拍二,我拍二,不喧哗,不吵闹;
你拍三,我拍三,说话时,声要小;
你拍四,我拍四,对他人,无打扰;
你拍五,我拍五,文明生,我来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想办法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室这个公共场合下每个人都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引导学生将这些好办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文明习惯。】
活动四:认标志,说原因,导行为
1.出示三个常见的“保持安静”的标志
这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
2.你在哪儿见过这些标志?
(图片出示:图书馆、医院……)
3.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有“保持安静”的标志?
(图书馆是学习的地方,学习应该有安静的环境。)
(医院里保持安静,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4.小结: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安静地学习和身心健康的恢复。
【设计意图:以图书馆和医院这两个学生熟悉的场合为例,让学生感受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学习,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有利于人们的正常活动,从而产生对公共场合应低声说话、保持安静的认同。】
活动五:情景表演,自我教育
1.师:在某些公共场合并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指名“优秀调音师”现场调音)
场景一:乘坐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
场景二:看电影时,大声讨论电影情节。
场景三:宾馆里,大声说话。
2.为什么在这些场所需要小声说话?
出示句式:这里需要小点儿声。因为
(指名说)
3.除了以上公共场所外,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们小声说话?下课后,我们可以做张观察表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4.在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我们会自觉地减小自己说话的音量。而在没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我们依然要保持安静,这才是真正尊重别人的文明行为。
【设计意图:由课本情景,联想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
活动六:诵读绘本,体会安静的力量
1.出示绘本《声音》,指名学生配乐诵读。
风声小了,听得见流水的声音。
雨声小了,听得见小鸟的声音。
我们声小了,听得见心灵的声音。
在博物馆里,我们声小了,听得见文明的声音!
2.嘘!我们小点儿声!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绘本语言说说安静聆听会有什么收获,进一步激发他们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的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