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图腾》:咬住大汉族主义的咽喉

(2015-02-20 17:10:15)
标签:

娱乐

文化

影评

电影

分类: 华语强档
       小说或作品是一回事,电影是另一回事,在电影院门口常听到这样的谈话:“和小说比,我更喜欢电影。”或者:“和电影比,我更喜欢小说。”这样谈,对作品和电影都是不公平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

 

有马老的话垫底,我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没读过原著,只看过《狼图腾》的电影,单从电影看,这部影片有迥异于其它国产片的样貌——法国导演似乎让《狼图腾》有了不少进口片的“气质”(此处为褒义)。

三个角度可以切入解读吧:环保-生态主义、反集权-文革批判,以及反大汉族主义的“边疆叙事”。其实三个角度都很好理解,不过最有冲击力的应该还算最后一条。泛泛的比较一下——请绝不要上纲上线的政治化解读——《狼图腾》非常类似《与狼共舞》,都是一个占据主体的民族\种族的男性成员来到少数民族\种族聚居地区,从隔阂到逐渐理解,最终相杀相爱的故事。而“狼”作为少数民族的象征,在这里承担了显而易见的隐喻功能。

《狼图腾》:咬住大汉族主义的咽喉

其实更直截了的比照还有《幽灵公主》,在宫崎骏的这部动画片里,日本仅存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成为主角,他们借助原始自然神的力量与近代科学(工业资本)作战,而“幽灵公主”本人都是被一头狼神所养大——这几乎就是《狼图腾》的日语动画版:在蒙古牧民的生活中,狼被赋予了种种充满神性的传说,他们与牧民构成了一个绵延不绝的生态圈(套用《狮子王》的主题曲,这叫Circle Of Life),从而使得汉族青年不断的感悟到狼所带来的神性启示(狼首先被拟人化,然后被泛神化)。而在这一描摹的背后,狼-游牧文明-少数民族-乡野,羊-农耕文明-主体汉族-城市,构成了一组鲜明的二元对立元素。

牧民和狼的平衡被来自“上头”的命令粗暴破坏,这既指向生态主义的环保主题,另一方面又因为文革的背景而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对集权、指令性计划的挞伐。蒙古牧民们一开始就说,希望男主角帮他们写一本书,因为他们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都是敌人写的”,而在片尾,男主角终于被“狼”所征服,迷上了草原牧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写就了这部《狼图腾》。

《狼图腾》:咬住大汉族主义的咽喉

“中华民族”、“中国”这些国族观念必然是多民族的,北洋时期尚且知道“五族共和”,新中国更是官方认定了56个民族共处,我们的国族认同一定要包容、多元,汉民族创下了辉煌的历史和文明,不过一来现代汉族本来就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明成祖的生母是朝鲜人,早就血浓于水了;二来汉民族的文明积累,也少不了少数民族兄弟的襄助。先主席写词,也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并列,《元史》也是传统的“正史”组成部分,那种“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荒谬观点,现在考证下来,基本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炮制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区分“中原主体”与“满蒙”,是为其分割占领中国的阴谋所服务。

人生而平等,各民族\种族平等,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元、包容,这也是中华文明的魅力之所在。每个民族文化都需要自我反思、警惕,农耕生产方式孕育的汉族“羊”性儒家文明,也需要向游牧的“狼”性文明学习,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缺少“狼”性,怎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这大概就是《狼图腾》的现实意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