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相亲狂》:教授导演的海派剩男剩女大戏

(2013-11-01 12:29:27)
标签:

娱乐

电影

影评

分类: 华语强档

导演韩晶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这部电影由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人文与传播学院与上海视野影视公司合作拍摄,已于111日在全国公映。上海视野影视公司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影视传媒系的教学实践基地,多年来已进行过多次成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我为相亲狂》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0届学生王旭与顾铮艺担任编剧,影视传媒系的教师与多名学生在电影拍摄期间担任影片主创和助理等职务,上师大的学生们在影片摄制过程中既锻炼了专业技能,也开阔了行业视野。影片由韩雪、杜海涛、谢依霖、李佳航、冯铭潮等主演,部分场景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取景拍摄。

      《我为相亲狂》:教授导演的海派剩男剩女大戏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艺术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成功拍出了电影,在教学相长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影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系统来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电影创作和制作系统,二是电影历史和理论系统。而世界各国更多地还是关注电影的制作教育。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影视类本科教学中,一般都较为偏重艺术实践课程,如表演、写作、拍摄、制作等课程,而理论课则可分为艺术实践指导理论如剧作理论、视听语言、制作基础等等和纯理论如影视史、影视概论、影视美学等等。在这两类理论课中,前者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后者则为辅助性课程。以北京电影学院各个院系的课程设置为例,从表演、摄影、导演、录音、制片、文学到偏重理论教学的电影学系,无一例外都特别强调艺术实践课的重要性,而从各个专业的作业内容的安排情况也可以看出,实践成果,或者是影视制作的能力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最重要标准。

 具体到电影剧作课程,以文学系和电影学系为例,文学系的电影剧作专业主课便是以讲授理论为主的“剧作理论与技巧”课,另一门是以实践为主的剧作制作课,这两门课程相辅相成地贯穿了四年的剧作专业教学,培养的目标是既能写也能拍的影视人才。而在培养目标上偏重于理论性人才的电影学系仍然将实践教学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分别为DV拍摄与制作和影视制作基础课。并且实行双教师制,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老师分开共同教学。显然,在《我为相亲狂》的拍摄中,上海师范大学通过韩晶教授的桥梁,打通了同学们的实践和学习。

片中有一个标志性的场景,就是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这个地方存在已经有好些个年头了。一到周末十分红火,来为子女相亲的家长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不少老外慕名而来为自己觅偶,加入了这一相亲大军,成为了上海这个海派城市的一大时尚一大景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青年择偶渠道的不畅、范围的不广。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景象十分壮观,来的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父母,而且不少家长都是瞒着子女来的,事前都做了详尽的准备,都在为子女的婚姻头等大事而奔忙,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据了解,这些子女大都具备高学历、高职位、高工资,在事业上是佼佼者,但往往由于工作压力太大,竞争剧烈而无暇顾及个人的感情生活和婚恋,错过了最佳婚恋时机,有的不幸就成为了所谓的剩男剩女。

现在这一现象被韩晶教授搬到了大银幕上,打造了一出关于海派剩男剩女的大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