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登家庭》: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2013-10-10 12:03:37)
标签:

娱乐

杂谈

文化

电视剧

美剧

分类: 外剧瞎侃

还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开篇说的那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所以,即使作为一名中国观众,你也可以很直截的捕捉到《摩登家庭》剧集里所散发出的正能量,以及,那饱蘸着家庭亲情的满满爱意。

像我这样年纪的人肯定会想起当年那部《成长的烦恼》,也是以美国的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裔、信奉基督新教)中产阶级家庭为主角,也是情景喜剧,甚至剧集中的核心家庭也是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的“标配”(而且最小的那个都是男孩)。当然,时过境迁的《摩登家庭》比“老气横秋”的《成长的烦恼》要“摩登”多了,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到家庭的组成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最大的改变就是家庭的构成,看得出来,自从有了一位黑人总统后,美国社会对于家庭(社会组成)多样化的认知更深入肌理。虽然《摩登家庭》还是有一个颠扑不破的WASP男权家庭,但在此之外又衍生出了两个“非主流”家庭——一个离异老男人娶了个哥伦比亚美女移民,还“附赠”了一个“拖油瓶”;两个男同性恋则在一起组成了新式家庭,还从越南收养了一个小女孩。这两个“分支”家庭都跟核心家庭是直系血亲,从而构成了一个由三个小家庭共十一人组成的大家庭——相较于“老派”的核心家庭而言,“摩登”而言恐怕主要还是指另外两个“分支”家庭。

  《摩登家庭》: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摩登家庭》保持着情景喜剧的基本样貌,但别出心裁的采用了偷拍机位的“伪纪录片”形式,中间还穿插了对于剧中角色的采访,每一集的结尾亦都以一位角色的旁白来结尾;从剧作结构上,则是标准的古典三段论,先有一个由头,然后事情发展得不可收拾啼笑皆非,最后一定会以温情的家庭之爱来转圜收场。每一集都像是从模子里刻出来的,但每一集的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无论男女老幼,每个角色的内心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蠢起来蠢得可爱,闹起来闹得发萌,充满趣味的戏剧冲突让观众前仰后合、乐此不疲,咀嚼着一家人在磕磕绊绊的大家庭生活里的误会、怀疑、争吵和痛苦——一方面,这让有着深厚的大家庭生活经验的中国观众不禁多了几分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分支小家庭的相对独立又让独生子女政策所孕育出的新一代中国观众接受起来也没那么困难。由此,《摩登家庭》在国内的广泛流行也不难理解。

不可否认,《摩登家庭》里的三个小家庭都是富足、殷实之家——特别是跟我国的情形比起来——三家男主人分别是律师、老板和地产经纪人,三家的女主人于是都做起了“全职太太”。呃,那个同性恋家庭有点特别,尤其是胖子卡梅隆非常讨厌别人把他看作“妻子”的角色,但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照顾养女莉莉,只是在莉莉入园后才开始去小学做音乐教师。

仓廪实而知礼节,有了经济基础和宽容、和谐的气氛,《摩登家庭》里几乎阳光普照,看不到什么社会阴暗面,《摩登家庭》也就此给我们造出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幸福家庭之梦,剧集里的大家庭简直就是一个家庭的乌托邦——幸福总是在彼岸,不是么?从本意上来说,幸福就是一个乌托邦,或者说,是某种完全由你的念想所决定的感觉。看看《摩登家庭》里,孩子们总在淘气,外公娶了美艳的年轻移民,他大舅他二舅整了一个基友家庭,一大家子里有白人、拉丁裔、亚裔、异性恋、同性恋,这里不仅有家庭里的锅碗瓢盆摩擦,还要面临时时存在的文化冲突。

剪不断,理还乱,一团乱麻式的《摩登家庭》能在剧集开头轻而易举的让你头脑发胀,但在最后,一切都会各归其位,家人在一起,血缘只是纽带,更重要的是彼此心中化不开的浓浓爱意。有了爱,事情总会迎刃而解,所以,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真没有。

我爱《摩登家庭》,我想那是因为我有爱;我有爱,所以我很适合组建一个幸福的“摩登家庭”。

 

刊载于《文艺风象》2013年第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