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魇》:童年心魔,无处可躲

(2012-07-09 10:46:04)
标签:

娱乐

分类: 华语强档

《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阴阳路》《降头》《头七》,单看这一串片单,邱礼涛导演对恐怖惊悚类电影的熟稔把控,已经不言而喻。此番邱导演移师内地,充分发挥他对此类题材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打造了这部风格鲜明、剧情峰回路转的《青魇》。

低级别的吓人,就是在电影里一惊一乍的整出点动静来,通过那些恐怖图像或是陡然增大音量的声响,使得观众产生植物神经反射式的恐怖感。当然,这些手法不是不能用,从恐怖片的一般规律而言,不用还不行。但是,如果通篇都是这种小儿科的手段,那电影就纯粹沦为了多媒体版的鬼屋把戏。

《青魇》:童年心魔,无处可躲

所以,在恐怖、惊悚这类比较极端的情绪体验背后,还是得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就东亚文化圈内(主要是中日韩)的恐怖惊悚片来看,吓人的背后,其实都会隐藏一段纠结哀怨的伦理或爱情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青魇》做得比较到位。影片一开始就通过男主角的视角把观众带入了一个鬼魅百出的恐怖情景,并迅速设置了一桩杀人案,从而在片中埋下了了一个强有力的悬念包袱,也在恐怖氛围之外,增添了悬疑推理的氛围。接下来,男主角带着观众来到男主角的童年住地,渐渐地,一桩多年前的杀人案真相浮出水面,而男主角饱受折磨的神经,也终于卸下重负……

按照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儿童时期的心理症结,会持续不断的影响人的一生,虽然儿时心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埋藏得越来越深,但其爆发起来的能量,也会积蓄得越来越可怕。《青魇》对于主人公心理世界的设定,正是依循了这一精神分析学的普遍观点,并落脚到主人公成年后的生活里——那也是不尽真实的臆想。

 

刊载于《京华时报》2012年7月9日第3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