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狼人当做主角的《暮光之城2新月之茧》将于今年11月底在美国上映,翻版的新《狼人》则在明年2月亮相。而我们的《狼灾记》是今年10月2日上映,在时间上甚至早于上述二者。在新一波全球电影文化的流行大潮中,我们惊奇地看到《狼灾记》史无前例地走在了最前沿,只比别人快,而不落后于别人。这对中国电影的意义远远大于在《变形金刚》出现两年后才有的《机器侠》,或《指环王》出现四年后才有的《魔比斯环》。
追溯:狼人电影的三次浪潮
狼人这种传说中的怪物能在大众文化里横行无忌,多半要拜好莱坞不遗余力的宣传之功。不过狼人的传说源远流长,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就相信确有狼人的存在,但那时的狼人形象跟诈尸没什么分别,基本的面貌与现在大相径庭。此后随着斯拉夫传说的传入,西欧的狼人形象越来越多的具有了狼的特征,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以至于1414年的大公会议上教会正式承认了狼人的存在。从此狼人在中世纪神出鬼没,直到启蒙时代的来临,才正式退场为远古的神秘传说。
细究狼人的来源,从个体上来讲可能有迷幻剂、妄想症、多毛症等多重因素,而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狼人的出现其实根植于人类的动物图腾崇拜中——还记得那位大名鼎鼎的布雷斯塔警长吗?“他拥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正是这类动物图腾崇拜的最佳写照。所以,狼人总是力量非凡,甚至拥有超能力的——在好莱坞的字典里,狼人其实就是变种超人(当然在基督教一统西方后,狼人转型成为某种异端力量的代表)。
第一浪:迎合时局 人人自危
好莱坞的第一次狼人电影浪潮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勃兴,1938年就有《伦敦人狼》面世,不过并未取得广泛关注,直到1941年小朗·钱尼主演的《狼人》,才让电影观众们第一次熟悉了狼人的形象。与同时期的吸血鬼、木乃伊等恐怖形象不同,小朗·钱尼饰演的狼人塔尔伯特甫一登场就是悲情的痴心男子,它身上那种情感与道德的矛盾使得狼人从诞生起就埋下了正邪难辨的因子——非要总结中心思想的话,狼人塔尔伯特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小朗·钱尼凭借《狼人》名声鹊起,此后几乎成为狼人的形象代言人,电影公司一部接着一部的为他度身定制狼人电影——《弗兰肯斯坦大战狼人》、《弗兰肯斯坦之屋》、《吸血鬼之屋》和《两傻大战弗兰肯斯坦》,小朗·钱尼都是在其中扮演狼人角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拍摄于1943年的《弗兰肯斯坦大战狼人》,当时二战激战正憨,本片成为了鼓舞美军士气的劳军电影,小朗·钱尼让塔尔伯特成为了美军的象征,而弗兰肯斯坦则成为邪恶的写照,两位恐怖电影的主角大打出手,自然是狼人大获全胜。
总的来说,好莱坞第一次浪人电影浪潮应合着当时波诡云谲、人人自危的时局,须知纳粹是极端崇拜狼形象的——希特勒本人就曾命令其妹改名为“狼夫人”,并将德国的汽车厂命名为“狼堡”,把自己的前线司令部称为“狼穴”、“狼要塞”,在乌克兰,希特勒更是干脆把自己的指挥部叫做“狼人”——所以,拿狼人说事,正中美国电影观众的下怀(注意不能简单的把狼人比照成纳粹,而是纳粹无形中推波助澜了狼人影片的恐怖观影心理)。当然,动荡的20世纪30~40年代恐怖片层出不穷,将狼人电影放置在社会大背景中,也便不难理解——美国电影界曾经评选过“银幕上最著名的怪物”,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人造人弗兰肯斯坦、狼人塔尔伯特和木乃伊卡里斯分别当选,这四个形象都是诞生在那个年代。狼人的成功也引领了“人兽恐怖片”潮流的兴起,《猫人》就完全可以被看成是女版的《狼人》,而且将故事从古老的英伦搬到了现代的美国,无疑也更符合美国观众的观影心理。
第二浪:卖弄恐怖 视觉奇观
随着二战阴霾的消散,狼人电影因其古朴、粗砾的气质被打入冷宫,狼人的形象贵族英俊比不上吸血鬼,恐怖狰狞不如木乃伊,野蛮莽撞输给了弗兰肯斯坦,所以在冷战时代有点四六不着调的意思,沉寂了好一段时间——或者间或有几部烂片出现,例如1979年那部拙劣的卖弄恐怖意象的《狼人》。直到1981年的《美国狼人在伦敦》,才使狼人题材再一次引起观众的瞩目。与传统的狼人电影不一样,《美国狼人在伦敦》已将时空背景彻底的时尚化,影片的主人公成为了背包旅行的美国年轻人,使得本片越发的呈现出浓郁的青春恐怖片特色,而且加入了若干黑色幽默的喜剧成分,这显然符合整个80年代美式邪典恐怖片的特点,因而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宣告了20世纪末好莱坞狼人的重装上阵。
必须指出的是,狼人电影的兴衰与电影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30年代那场狼人电影热潮背后依靠的就是化妆技术的突飞猛进——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小朗·钱尼的《狼人》更像是一场化妆舞会,不仅从人变狼的情形无从直接表现,主人公的化妆更是值得商榷:他满脸的绒毛和并未彻底改变的人类脸型使得他看起来更像是类人猿而不是狼,好在精彩的故事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成功的弥补了这些缺点;而80年代的狼人电影则使传统化妆技术发展到极致,再加上后期剪辑的特效处理,虽然还没有使用电脑特技,但其视觉效果已然脱胎换骨。《美国狼人在伦敦》就出色的展现了一场从人变狼的特技过程,即使没有电脑的参与,仍然被不少影迷奉为狼人电影中最经典的变身段落。
狼人的爱情形象是根深蒂固的,但凡有男性狼人的出现,多半会是个情圣。1985年的《鹰狼传奇》就把这个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相爱的男女深受诅咒,女子白日成鹰,男子夜晚变狼,此后永远是对面相见不相识,不知赚回了多少观众的眼泪。
第三浪:技术革命 狼人千面
1994年,杰克·尼克尔森主演的《狼》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狼人的爱恋主题:当尼克尔森扮演的男主角兰道尔慢慢变身为恐怖的狼人时,他的怯懦和犹豫也逐渐褪去,男性的激情慢慢在兰道尔身上复归,他开始充满勇气的面对恐怖与邪恶。直到最后,兰道尔接受了自己变成一只狼的事实,而他作为狼的快乐,显然是在人类世界里找不到的——在人类的世界里,兰道尔正面临妻子的背叛与同事的阴谋……《狼》是一部狼人题材中具有颠覆性的作品,导演麦克·尼克尔斯把狼人当作人的另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中产趣味的背叛,或者是对男性能量的寻求。在尼克尔斯的镜头里,狼人比人类更加有情有义,也更加有生命力(当然狼人也跟人类一样有好有坏)。最后,兰道尔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做一匹自由的狼,远离尔虞我诈的人类森林。
当然,曾经为制片人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狼人在伦敦》依然在好莱坞的觊觎中,时隔十六年之后,作为《美国狼人在伦敦》续篇的《美国狼人在巴黎》隆重登场,不过此片只是打着前作的招牌,从电影本身来说与前作其实并无干系,而且全片娇柔做作,虽充盈着邪典恐怖片的某些经典特质,但故事本身乏善可陈,因而迅速被观众们打入冷宫。
进入新世纪,一方面电脑特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狼人电影的制作水准跃升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片元素的杂糅使得狼人电影的样貌空前多元起来,狼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形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使用。2000年,一部名为《变种女狼》的电影被导演约翰·福斯特搬上大银幕,此片一反狼人电影的常态,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狼人形象。与通常讴歌异性爱恋的雄性狼人电影不同,《变种女狼》表面讲述了一对姐妹饱受狼人异变之苦的故事,内里却蕾丝味十足。女性的柔媚与狼人的粗野在《变种女狼》里构成了最直接的感官冲击,加上剧情的一波三折,使得《变种女狼》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四年之后,《变种女狼》的两部续集先后问世,两部续集沿用了前作的人物设定,却演绎出了截然不同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时至今日,《变种女狼》中的两位女主角布丽奇特和金吉尔已经成为银幕狼人形象的新经典,引来无数粉丝的追捧。
《变种女狼》的成功显然启发了新世纪的恐怖片制片人们,2005年,老牌恐怖片导演韦斯·克莱文执导了《被诅咒者》一片,与《变种女狼》不同,《被诅咒者》的主人公换成了一对孪生姐弟。这对龙凤胎被狼样怪兽咬伤后,身体开始出现野兽般的变异,于是,俩人也开始含辛茹苦的寻求破除诅咒的方法。不过《被诅咒者》剧情太缺乏新意,观众甚至能猜出下一步的故事发展,因而票房口碑俱差。
相对而言,新世纪的狼人恐怖片中,2002年的《狼人部队》堪称翘楚。本片讲述一队特种部队的士兵误入森林,与狼人怪兽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虽然本片的受害者成了荷枪实弹、训练有素的特种兵,但导演尼尔·马歇尔巧妙的运用悬念包袱,使得全片气氛诡异、节奏紧张,上映一天便创下英国恐怖片的票房记录,此后更是横扫法国电影市场,斩获奖项若干。事实上,《狼人部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部电子游戏式的电影,狼人电影中原有的古老气息已经成功的被现代动作片僭越,尼尔·马歇尔的成功就在于他对此种时尚脉动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自私、无知的人性的反思)。
2003年的《黑夜传说》则开创了狼人电影的另一个亚类型,本片的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世界里,吸血鬼族和狼人族你死我活的争斗,但是这两个种族间的一对年轻人却神奇的相恋了。于是乎,《黑夜传说》成了吸血鬼-狼人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加上眩目的特技,MV化的画面风格,摇滚味十足的《黑夜传说》迅速受到影迷追捧,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拍摄了两部续集。《黑夜传说》三部曲看起来狂放不羁,其实骨子里很传统的继承了狼人题材电影的爱情基因,是传统题材的老树新花。
除了上述影片外,随着魔幻大潮的席卷而来,好莱坞越来越多的将狼人形象融入到魔幻电影中去。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哈利·波特》,那位卢平教授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狼人。而在新近风靡全球的吸血鬼电影《暮光之城》系列中,第二集《新月之茧》就把狼人雅各布当作了主角——看来影史上终于要出现一位与吸血鬼一样优雅、英俊、风度翩翩的狼人帅哥了。
而更为全世界影迷企盼的是,环球公司正在翻拍小朗·钱尼版的经典《狼人》,此片由乔·约翰斯顿执导,本尼·德·托罗和安东尼·霍普金斯联袂出演,再加上最新的电脑CG技术,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风味如何呈现在新世纪的大银幕上,本尼·德·托罗版的狼人塔尔伯特能否塑造小朗·钱尼之后的另一个辉煌,已然让狼人迷们拭目以待。
《狼灾记》:中国首部狼人电影
从文化根源上来说,狼人本就诞生于西方,但在电影文化广泛渗透的今天,任何类型、题材都不应成为华语电影的禁区。所以,田壮壮的《狼灾记》就显得犹为有意义。当国外影人不断搅动狼人电影的热潮时,是田壮壮的《狼灾记》让华语影人也有了奇幻世界的一席之地。
从类型上看,《狼灾记》将古装、武侠、魔幻等多重元素糅合在一起,凭借最新的电影数字技术,第一次塑造了狼人的形象。《狼灾记》是第五代导演藉由幻想题材冲击电影市场的另一次大胆尝试,《无极》失败了,但《无极》的路还要走下去,不能想象我们的孩子们整日在《哈利·波特》和《新月之茧》的影像梦工场里沉迷,华语世界一定要有——我相信也一定会有——自己的魔幻扛鼎之作。
田壮壮导演是我国第五代导演中最具浪漫情主义色彩与文艺情怀的一位。他来执导《狼灾记》这样一部丰富类型的商业巨制,本身就是一次前无古人的超级转型。糅杂了东方传统文化的《聊斋》元素与西方电影的“狼人”概念的《狼灾记》,配合国际化的摄制团队,有望迸裂出一连串的创作火花。
在《狼图腾》宣扬起中国男性的雄风后,《狼灾记》在文化内涵上正应合了这一雄性文化浪潮;而对整日在都市里压抑度日的广大观众来说,《狼灾记》中对原始野性的呼唤,也会让他们在电影院里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心灵悸动吧。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