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启发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
【引言】【情景】创设情境:“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新闻素材
我们的元素一百多种,如何给它们排序,来更好地认识它们呢?
[思考与探究]
(1)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
(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
【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
【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
【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结合1-20号与元素原子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2.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 |
周期序数 |
起止元素 |
包括元素种数 |
核外电子层数 |
|
短周期 |
1 |
H—He |
|
|
|
2 |
Li—Ne |
|
|
|
|
3 |
Na—Ar |
|
|
|
|
长周期 |
4 |
K—Kr |
|
|
|
5 |
Rb—Xe |
|
|
|
|
6 |
Cs—Rn |
|
|
|
|
7 |
Fr—?号 |
|
|
|
说明: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过渡】学完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我们再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族。【板书】2.族
【问】1.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
2.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活动】完成导学案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a、主族:用
b、副族:用
c、第Ⅷ族:
d、零族:第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
ⅤA称为
零族称为
说明: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小结:
[反馈练习]1、请写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1)推算原子序数为13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推算原子序数为53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
周期表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七、教学反思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引入。由于本节课是理论课程,抽象性较强,课程容易枯燥难懂。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体现了新课标的“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路。效果良好。
第二个环节是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前二十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学生有效观察表格,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师生总结出该表的编排原则。在学生尝试总结的时候,教师的启发式提问相当于穿针引线,使得教学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第三个环节是师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深入观察,经教师点拨,最终总结出文字形式的结构特点。之后再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表格,巩固刚刚已学知识。
为了加强观察总结后的成果,为了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我设计的本课的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善于实践(做一做)、善于总结(理一理)的学习方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