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走出状元堂,继续游览,兰天下一棵大树好壮观哟,红彤彤的木棉花缀满枝头
时值木棉花盛开时,红彤彤的木棉花挂满一树
一阵风过,木棉花纷纷飘落在廊檐上、大树下
在状元堂前不远处,有一座小亭、一池碧水

亭子小巧玲珑,故称“一勺亭”,与壮观的状元堂比
邻而建
继续前行,步过一座小石桥,发现置于池面的一垫子上趴满了乌龟
这么多的龟就像听到命令似的,头都一律向四方伸展
移步前行,眼前见一亭子,很特别,它倚墙而建,圆形的亭身,却被中间的砌墙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半圆形,故称“半月亭”

半月亭-----圆形亭子被砌墙分为两半
亭子顶端采用广东潮汕金漆木
精雕细琢喜鹊、梅花、松、鹤等图案
寓意喜上眉梢、松鹤延年
穿过半月亭后,再穿过上有“沐英”门匾的门,就到位于清晖园西北角的沐英涧景区了
穿过此门,就到沐英涧景区
在沐英涧上方,有一套共8片的彩绘蚀花金片玻璃
是描绘清乾隆年间羊城八景的------
“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珠江夜月”
“波罗浴日”、“石门返照”、“金山古寺”、“景泰僧归”
在两侧窗门上镌刻绿、红、黄、蓝的套色雕刻玻璃
透过这套色雕刻玻璃,可看到窗外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色

图上部就是
8片彩绘蚀花金片玻璃(反面)
咱右侧就是套色雕刻玻璃(反面),从里向外望,可观赏到窗外的“四季景色”
沐英涧景区的院子里有一方一圆相连的两个鱼池,中间有走廊相连,走廊通道上架有一座拱桥
沐英涧里的拱桥
这座精致的拱桥,筑在连接两个鱼池的通道上
沿着走廊,可见一排色彩鲜艳的屏状窗户
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可看到四季景色,故称“四季窗”,是旧羊城八景之一
特别是透过蓝色玻璃,在炎炎夏日的广东地区,竟能观赏到积雪的寒冬景观
实在叹为观止
沐英涧景区不大,却有厅、堂、桥、廊、榭、亭、池塘、假山等,特别是位于环流池水中央的呈八角形的“八表来香亭”,立面皆窗、八面来风

位于池水中央的八表来香亭
亭子呈八边形,八面均开有窗户,打开窗户,八面来风
从八表来香亭的不同方向的窗户外望
可以眺望以代表“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
就是透过一扇玻璃窗,也可尽览四季景色
在方形鱼池两侧,相对各建有一栋房屋

建筑的门窗都非常美观精致
离开沐英涧景区,到凤来峰去看看
穿过此门即可上凤来峰
凤来峰石山,全高12.8米,用两千多吨北太湖石堆砌而成,是全园最高处,因形如凤凰,故称“凤来峰”。那就攀爬上去吧

途中又见红彤彤的一片花------是木棉花与石榴花
在北太湖石堆砌的崎岖山路中攀爬
一路弯弯曲曲地终于爬到峰顶

建在峰顶上的亭子,供游人休息
下方停满了来园游览的车
从凤来峰的峰顶下来,来到读云轩。读云轩位于园区西南部,由后室、亭廊、游廊、池塘组成,类似“四合院”结构
精致的亭廊、游廊
池塘中锦鲤游弋,漂亮的环形喷泉
读云轩的建筑高大开敞,单间由走廊连接,为庭园式风光
室外园中池水相环,一派岭南水乡特色

室内场景
来到一个园史展厅,这是一个三进展厅,200多平方米,第一进是多功能厅,用视频形式向游人介绍园史,第二、三进展厅以主要历史介绍及展示清晖园的历史变迁
入内浏览
浏览草木清晖植物科普展
详细介绍,长知识
走出展厅,继续游览,临池而建的观瀑亭呈现眼前
观瀑亭
游人在此可观赏------
近处见锦鲤游弋、远处见云墙起伏、再远处可见一山峰飞流溅水
亭柱上对联
“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
为清代中期顺德著名书画家,黎简所写
离开观瀑亭,继续前行,看见清晖园的古旧门口了,清晖园历经龙氏几代人修葺,唯独此门不改昔日古朴风格,至今原汁原味呈现

清晖园古旧门口
匾额“清晖园”三字出自江苏籍书法家李兆洛之手
“清晖”指山水之意,主人移山水于园中,山清水秀、水木清华

地上精致图案
不远处又见一座八宝亭
抬头仰望,八宝亭的亭顶很有特色

八宝亭内游人常常“客满”,以
亭为背景留影者也颇多
八宝亭外面的池中,锦鲤自由游弋,洒点鱼饵,
倾刻被吸引围拢过来
远眺凤来峰,红花绿树点缀北太湖石
一池飞瀑从峰顶而下,带给游人阵阵凉意

流水飞溅池塘中
池中有石块连接,仅容一人通过
继续前行来到一长形荷花池,只因时值3月,没到荷花开放时,有点遗憾,就游览沿池而建的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首先来到位于荷花池北侧的六角亭,先前游览过的船厅就在其东侧
六角亭

六角亭,建于荷花池的北侧
三面有美人靠,供游人休息

碧溪草堂
碧溪草堂 位于荷花池的西侧,与六角亭紧挨
碧溪草堂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乡特色,圆形门洞由木雕镂空而成,古建筑称“圆光罩”;两侧屏门有九十六个结体互异之篆文“寿”字,名《百寿图》;窗下阴纹砖雕《轻烟挹露图》,传为龙廷槐子龙元任亲手雕制。1959年后,此堂曾作为特别客房,接待过中央领导及知名人士
碧溪草堂
圆形门洞由木雕镂空而成,古建筑称之为“圆光罩”
在两侧屏门,有九十六个结体互异之篆文“寿”字,名《百寿图》
左侧48个寿字
右侧48个寿字

室内场景
离开碧溪草堂,沿通道前行,就到“隔壁邻居”澄漪亭了
离开碧溪草堂,沿此通道前行
就到“隔壁邻居”澄漪亭

过道墙上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
澄漪亭是一水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的落地门窗,开敞通透,屏门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室内观景、平台上游憩眺望皆可
澄漪亭
水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的落地门窗,开敞通透
眼前水面清澄风静,微泛涟漪,“澄漪亭”由此而名
澄漪亭的最大特色就是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关起门窗,门窗上部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明瓦”是用天然材料贝壳磨薄制成,很有岭南地方特色。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路从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观赏过来
来到荷花池的南侧,以它们为背景,留个影吧
前行不远,又见一亭-----响瀑亭
大树下的响瀑亭
一路走来,坐此亭中,耳闻瀑布声稍事休息,是很惬意的
园内还有一个品石馆,馆内奇石颇多,限于篇幅不上传了

园内参天大树多多
因还有时间,便又到园内景色最集中的游览区再去逛逛,在真砚斋旁,终于看到了惜阴书屋、绿云深处,惊喜,差点漏掉,赶快拍下,现补上
惜阴书屋
惜荫书屋和真砚斋与船厅跰足而建,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真砚斋是龙家私塾,是龙家子弟读书做学问地方,惜荫书屋同样,也是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的场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惜阴”即寓勉子弟珍惜光阴发奋攻读之意。
位于连廊上的绿云深处
意即好多建筑惜阴书屋、真砚斋,花亭、狮子山等园林小筑,都掩映在绿云深处
至此,清晖园游览完毕,出园后,回眸出口处门匾的“清晖园”三字,实觉收获满满,值得一游。特别是园中的花窗留下深深印象,窗子棂格构成不同,镶嵌材料不同,有镶于院墙、用石湾陶艺品镶嵌的漏窗;有开在波形花墙中,造成墙体空洞而富有装饰趣味的洞窗;有开在房屋壁面上、木格固定的花窗;有装在厅堂前的、多扇为一组、上下加了雕饰的格子窗;还有很多门窗合一的屏门,这在其它古典园林中是罕见的。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