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0月7日的宁波发布知,于2019年11月--2025年10月进行位于余姚的阳明故里.阳明故镇项目,总投资139亿元,用地1679亩,其中古镇核心区总投资60亿元,由三大板块组成,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为一体具有阳明故里特色的综合性国际文化旅游圣地,将成为国际阳明心学研究中心,阳明思想传承体验新高地。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1472年--1529年),浙江余姚人,自号阳明子,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其创立的心学体系成为中晚期思想界的主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远播海外。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心学”。至今,王阳明的学术内涵、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阳明学研究日益渗透到各个层面。
国庆假期不能远行,那就到余姚去,浏览阳明故里、逛阳明古镇、登龙山、漫步姚江边,早出晚归,尽量不在外留宿。
去余姚有动车、普通列车、城际列车、公交车可供选择。既然有多种选择那就好好选择吧
普通列车慢些,但是在老火车站下车,接着坐两站公交就到位于余姚市区中心的阳明故里;
高铁虽快,但高铁站远离市区中心,下车后再坐公交到故里得花半个多小时,如此途中所化
时间与普通列车差不多,但票价却贵一倍;
城际列车呢,车次少,间隔时间太长;
公交车呢,因宁波市公交车早就四处延伸与各县相对接了,故去余姚几乎不用化什么钱,但
途中花时长,得好几个小时;
四种方法相比之下,城际列车与公交自然都排除在外,不于考虑。
而普列与高铁呢,家人商议一致同意,取各所长避其短,于是最佳方案出炉:
晨坐普列出发------花同样的时间但车票钱少一半;
晚坐高铁返回------晚间高铁车次多,想何时、想多晚回都行。而普列晚上没有车次,傍晚
必须得早早返回了,游览时间肯定不够。
只不过是一天的近距离游览,也如此“动足脑筋”,好笑,戏谑“远离痴呆”训练
10月3日天气真好,开启一天快乐之旅
晨坐宁波始发开往重庆的列车
在位于市区中心的老火车站下车
(摄于2021-10-3,下同)

老火车站位于市区中心,只要再坐二站公交就到阳明故居了
老的车站陈旧、小,但就在市区中心
新客站气派、大,但远离市区中心,得坐半个多小公交方可到阳明故居
不像宁波,高铁与普列仍共享同一个新车站,出行极为便利
余姚站下车后,即上公交,坐二站就到了。下车前行没几步就到了阳明故居。一个宽敞的大广场呈现眼前
故居外这个大广场,牌坊、雕像、照壁依次由南向北排列
门票免,但需网上预约,在游客中心按操作步骤办好游览预约
石牌坊
匾额“新建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封号

王阳明铜像立于广场中心
铜像北面不远处是照壁
过照壁后,就到故居的门厅了,入内门票免,但要扫码完成网上预约,再示绿码、14天的行程卡、测体温,一样不能少
故居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从上图可清楚看到,与北方的四合院不同,它的门厅、大厅、主楼(瑞云楼)依次由南向北整齐平行排列,加以东西偏房,中有庭院相隔,整体结构简洁、风格典雅。内有《王阳明生活场景复原陈列》、《真三不朽------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陈列》、《知行天下-----全球视野下的王阳明及其学说》等主题陈列。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因前东院、东花厅均没开放
故由南向北依次穿
过门厅、轿厅、仪厅后,就直奔大厅

大厅
是王阳明故居的主体建筑之一
是王家接待重要客人及举行婚丧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
大厅的室内陈设注重礼制
按尊卑、贵贱、主客之序排列
大厅东面是南北向的一排东厢房(北方四合院的东厢房是东西向),与大厅同向,它们之间有南北向的带砖雕花窗的围墙相隔,穿过此围墙门洞来到东厢房,东厢房的一排房屋由西向东依次有:龙山公(王阳明父亲王华)书房、家塾、画室、竹轩公(王阳明祖父)会友休憩处及书房
龙山公(
王阳明父亲王华)书房
王阳明父亲王华(1446--1522),又称龙山公。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
历任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受封新建伯
(另百度,说
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王华卒于家中,享年77
岁。二月十二日,皇帝下旨赠新建伯)
(如此说来,即是否父子两个都是受封新建伯?)
王华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个人所著《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礼经大义》等
有不少文章就是在故乡撰成

中国古代大户人家都办有
家塾
王阳明父亲王华(龙山公)自小机敏,弱冠(20岁)即为故家世族聘为子弟师
在他入仕丁忧期间,曾遣其二个堂弟、妹夫等与王阳明相聚学习,在此讲析四书五经
(所谓丁忧期间,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从得知丧事算起,官员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
这二十七个月期间,就叫丁忧期间,丁忧期间守孝回祖籍的官员不得参与朝政,即是一种停职守制的制度)
画室
王阳明祖父王伦(竹轩公)和王阳明皆精于画术,时常泼墨作画、并与友人切磋画艺
竹轩公(王阳明
祖父)会友休憩处
王阳明祖父王伦,所居四周皆种竹,且常在其中啸咏,故学者因称竹轩公
在家乡以教书为业,于书无所不读,又好诗词与鼓琴,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等
幼年王阳明耳闻目染,经常旁听祖父诵读
会友休憩处的隔壁就是
竹轩公(王阳明祖父)书房
这是东厢房与北面建筑相隔的围墙,故居的各主建筑间均有围墙相隔
参观后由东向西折回
折回时仍将穿过有砖雕花窗的南北向围墙的门洞
穿过砖雕花墙的门洞,继续北行,来到另一主建筑“瑞云楼”,王阳明就生在这楼里。据说大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伦妻岑氏见儿媳妇郑氏怀孕已十四个月,却无一点要生的迹象。晚岑氏做梦,只见天上阳光明媚,彩云缭绕,一片鼓乐声中,群神仙从天而降,一神仙怀抱婴儿,脚踏祥云来到岑氏面前,将一婴儿轻送其怀中。岑氏梦醒,就听见隔壁儿媳妇房中传来婴儿哭声,郑氏生下了一男孩,即就是王阳明。这神仙驾云送子的奇梦一传开,人们便把王阳明诞生的小楼叫瑞云楼了
瑞云楼

楼对面立有一石碑,上刻瑞云楼记
详细记载了王阳明在此降辰、及“瑞云送子”传说
瑞云楼为重檐硬山、五间二弄木结构建筑
此楼系王阳明祖父王伦租自莫氏明成化八年(1472),王阳明诞生于此楼
因其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瑞云楼”由此而名
“瑞云楼”匾额由当代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题写
明成化八年(1472),王阳明诞生于余姚北城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代
后又多次返乡祭祖、讲学、探亲
进瑞云楼内游览,里有“真三不朽展厅”,“真三不朽”指的是王阳明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比喻是完美无缺的人。
立功,宁王朱宸濠造反王阳明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活捉了朱宸濠粉碎了他的阴谋
立德,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一代圣贤
立说,王阳明因为质疑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学说法,自己思索一生创造的“心学”
故王阳明是“真三不朽”,不像不少人仅仅是某一方面“不朽”
王氏家谱

王阳明的六世祖王纲、祖父王伦、父亲王华的画像及介绍

历任职官表
鄱阳湖Q宁王壁雕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一度直逼明朝名义上的首都南京
但仅过三十五天,就被赣南巡抚王阳明(即王守仁)平定,史称“宁王之乱”
这小女孩听妈妈细述“宁王之乱”后,站在画前还不肯离去继续发问,妈妈被追问得似无招架之力
清光绪年间的古瑞云楼匾额

王阳明亲笔批注的稿本
王阳明历年足迹图
从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中知,王阳明生命历程曲折,但始终怀着普济苍生、匡扶社稷的壮志与责任。在“百死千难”中,升华提炼出对生命与人生的智慧。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理论。集事功、道德、文章于一身,其影响超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成为人类共同财富。实现中国儒者的生存价值,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出瑞云楼继续游览,途经瑞云楼东侧的荷花池、后东院

荷花池
后东院,院中都有盛满水的大水缸,古时灭火之用
并引发了一场弟子们的争论
观看时,耳边传来一男士说话声:“比学生寝室好,学生还是高低床”

佣人用膳处
佣人厨房
现在开始在故居的最西北侧折向南行了,穿过围墙,来到后西院,又途经瑞云楼,因已经去过,就继续南行

站在后西院里东望,又见瑞云楼,因已经浏览过了,就从它西侧继续南行

从后西院穿过围墙的门洞,里面有几间屋,是主人的膳房、厨房,佛堂,进去看看
这一排房从西向东依次为:主人的膳房、厨房、及佛堂
主人与佣人各有自己专用的膳房、厨房,上下等级极为分明
主人的用膳房
主人的厨房
古代中国妇女大多信佛,参课诵经是日常的重要活动。王阳明年青时曾“出入于佛老”,这与其祖母和母亲信佛有一定关系
王阳明祖母岑氏、母亲郑氏等使用的佛堂
继续南行,穿过东西向的围墙,就来到位于大厅西侧的厢房(大厅东侧厢房是王阳明的父亲、祖父的书房、画室等,前面已经浏览过了),一间间看过去
王阳明妹绣房
王阳明妹精于琴棋书画,这是其专事女红和作诗操琴的绣房,内间为闺房(在里间,没拍出来)
棋室
王阳明自小就喜欢下棋,常与兄弟好友对弈。作有童年诗《棋落水》存世
王阳明书房
王阳明自小就饱读四书五经,为其日后在哲学、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王阳明回故居时,常在书房里写诗作文、品茗会友

书房里的内间为
卧房(图左边门里)

外间(
图左)为书房、内间(
图右)为卧室
王阳明卧室
王阳明在余姚度过了童年时代,以后又多次返乡探亲、祭祖、扫墓、讲学用的居室
位于西厢房南面、并与西厢房垂直的(东西向)的房屋,原是西花厅,是王家专用客厅,用以接待亲朋好友,现改为“至善堂”

站在至善堂房前,细看说明
原来这屋本是西花厅,是王家专用客厅,是接待亲朋好友之处
现布置为至善堂,展示传承王阳明“蒙以养生”、“良知传家”的家训家规,并辟为廉政教育课堂
离开至善堂后即穿墙而过,经过院落可到前面位于南边的一排屋子去,院里还有一屋子,似没啥在用

院角种有竹

转弯来到另一院落
故居南北向的各大主要建筑之间均被东西向的墙相隔
每一墙上有一墙门,供人们进出、穿梭于各院落及建筑间
像这样的窗少有
在地上发现钻出一条树干,紧贴着石板一路沿围墙脚向西爬去
爬到西边的墙根不能再爬了
于是就沿南、西两面墙的交角处一路向上爬去,脑袋伸出围墙,奇观

按路标折向东(左边的
墙门),到位于故居最南面的一排屋子里去,那里有知行天下展厅
等浏览完“知行天下展厅”,再来穿过右边的圆形墙门继续游览吧
知行天下厅
是全球视野下的王阳明及其学说陈列

看前言,王阳明及其学说
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化版图中重要制高点的历史地位

关于明清时期的全国各地阳明崇祀和阳明学传播介绍
陈列很多,只能选择几幅

(有很多图片,
只得忍痛割爱略去)
从知行天下厅出来将穿过圆形墙洞,去游览“传习苑”


圆形墙洞旁的一棵枫树,枫叶渐红,其中一枝新抽出的枫叶生机勃勃
新抽出的红彤彤枫叶,充满活力
跨过圆形墙洞去
传习苑继续游览
传习苑原为西园,现改建为“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家风传习苑”,分为展示区域、观众互动区域和休闲区域,作为王阳明家规家风传习、播、演示的场所。
出身于明代中叶的王阳明,一生传奇,以书信为主要载体创建的家规,以良知教育为核心,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王氏后人将其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姚江王氏族箴,成为这个家族安生立命的旨要与规范。王阳明还将家规理念运用于社会教育,以家族传承的家规理念和心学研究为基础,向王学弟子和西南边陲百姓广授教育树人之道,被后人誉为“百世之师”
立于西园四周的家规家风宣传牌
细细一一看来,很有启发、受益

传习苑(西园)里的一组雕像,儿时王阳明聆听祖父教诲

西园中央有板凳,
游人可坐着边休息边观看滚动演播
出传习苑(西园)王阳明故居游览结束,在广场西侧的树下稍事休息,接着将去位于故居南面的龙山公园继续游览。(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