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观光车,在广场上迎送游客
在广场上有一群应是当地居民吧跳着“广场舞”---------名副其实的“广场舞”
“广场舞”就是风靡全国也

一侧围墙上,有一幅浮雕,土家族人的习俗在这幅浮雕上得以
充分展示
芙蓉苑原是芙蓉镇政府所在地,某元帅曾在这栋吊脚楼里指挥红军转战湘西,击败敌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古老的土家建筑,上挂着一标示牌

原来曾是其办公之处
芙蓉镇诗词书画协会在此办公

古老的土家建筑风格独特,气势雄伟、精致细腻
街边挂着的腊肉好诱人,湘西腊肉是很有名的
在老街-----王村古街上一路逛去
前面立有石牌坊
《芙蓉镇》的本名为“王村”,故“王村古街”才是其原名
这座王村古街的石牌坊,结构似曾相识,抱鼓也不是蹲着的狮子,而是下山的老虎
沿石桥继续前行

在桥端有家饭店,上有醒目的“刘晓庆米豆腐老店”标示,并有《芙蓉镇》电影剧照
其实《芙蓉镇》的米豆腐也是因电影中的女主角(刘晓庆饰演)经营米豆腐而名,后来干脆命名为“刘晓庆米豆腐”了,街上“刘晓庆米豆腐”很多,都要沾点光
,虽则只有一家是正宗的,到底哪一家呢?在随后的游览中也许会得知吧。有家小店经营米豆腐,虽店面不大,但生意很好,当地人来此用餐的。外出习惯“步当地人后尘”的咱,于是就入内,正好解决晚餐
原来这就是俗称的“米豆腐”

端上来才知,原来米豆腐并不是常吃的用大豆制作的豆腐而是用米粉做的
两端尖中间大的一条条米豆腐很爽滑,再配以各种调料,大大的一碗,且价廉物美,仅8元一碗

店面不大,但很大方,瞧摆在桌子上的各种调料,任顾客自己选用
想起曾到过某一地(地名就略了)吃面条时,桌子上什么调料都不摆放
猜想因店中有两种面条供应-----光面与有浇头的,如此摆放的话,是否生怕
有浇头的面就难卖出去了


吃完已华灯初上,在街上溜达,向景区大门走去

这家号称土王(土族之王)御厨秘制的店家想必不错吧,不过咱也是看一眼算了

《芙蓉镇》所在地就是“王村”,
“王村”为《芙蓉镇》本名
拍了电影后,《芙蓉镇》名扬中外,而本名却稀为人知
故在此立这样的标志物是很有必要的

古色古香的大门,“芙蓉镇”3字为大导演谢晋题
到了晚上,入此大门就不用买票了
不少游客晚上来游览一下,第二天就走了,反正一天时间也基本上够了

大门的里侧

走下石阶,到景区里面
开始游览

夜色中,建筑、树木到处灯光闪烁

中间是一个大广场,四周建筑围绕

土王祠

摆手堂
这是土家族用来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场所
继续前行,看到建在高高石基上的一组雕像---------溪州铜柱园,是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溪州铜柱园
铜柱左边是楚军,铜柱右边是土家军
铜柱前的这一组塑像,再现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饮血盟誓的情景
溪州铜柱园的建立源于溪州之战,即在唐末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八月至五年二月,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爆发矛盾,楚军与数万土家军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战争,最终双方议和,溪州之战结束后马希范与彭士愁就刻盟约与铜柱之上,并以铜柱作界碑,划分各自统治疆域,开创了中国古代民族地区自治的先河。土家儿女归于天下一统,开启了溪州土司制度的先河,创造了800年土家儿女的和平生活。
园内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另外8根界碑铜柱
走过铜柱园,前方有一座檐角高翘的桥------土王桥,土王桥是典型的土家转脚楼结构,檐角高翘象征着王者的威严,也起辟邪的作用
土王桥
土王桥直接通往历代土司王的行宫,因土司王经常在此休闲吟诵而名
在桥头有一对联-----《楚界铭文盟誓土司八百年江山如画,海疆卫国抗倭东南第一战功绩永垂》,讲的就是第一代土司彭士愁通过溪州一战奠定了八百年土司王国、第二十六代土司王彭翼南奉旨抗击倭寇平定大明海域的历史。土王桥是典型的土家转脚楼结构,檐角高翘,象征着王者的威严,也起辟邪的作用。

走上土王桥,来到桥中央,想象土司王在此休闲吟诵的景象

或俯视叠泉直下之美景

或观桥两岸灯火辉煌

长长的土王桥,张灯结彩
桥栏杆
两侧靠椅上,如今的游人们享受当年的土司王待遇,与
土司王一样,在此休闲

走过了土王桥,到土王的行宫去瞧瞧,行走在街上时,遇见一群慕名而来的手拉行李箱的外国游客

在街上遇见一群刚到芙蓉镇的外国游客,拉着行李箱跟在导游后面,看样子是到入宿地去

街上很热闹

看到墙上张贴的宣传画,知来到八部堂
八部堂曾是土王的行宫,现在这儿开设了观瀑茶餐厅、民宿,民宿还是湘西民宿头牌呢,既然是土王的行宫,当然是头牌,情理之中


,先前见到的那一群外国游客来到八部堂,并在此留步了
原来他们入宿地就是这土王行宫-------八部堂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有石栏杆相围的高处,可说这里是观赏芙蓉镇全景的最佳处,在此驻足的游人很多,要观赏就得多花点时间
在此观赏,芙蓉镇全景一揽无余
趁空隙赶快留个影
若不留影,单是观赏、拍摄的话,可避开干扰,可供选择的空间余地就大多了,于是近、远、变换角度,痛痛快快地将芙蓉镇的全景、特别是如此美丽的夜景拍个够

奔泻的叠泉被土家精致建筑包围
镜头无法全包容,只得逐一移动镜头环扫一遍
图右就是土王行宫八部堂,行宫自是要建在最美处
土王行宫,明代建筑。有百余年的历史。行宫建筑檐角高翘,吊脚长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四层青瓦层次分明,八角檐角如群鹰翘首,是土家族吊脚木楼的代表

一般的瀑布都是从高处泻下
而瞧这画面,镇却筑于声势浩大高六十米、宽四十米的瀑布之上
难怪芙蓉镇有"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之美称
真是移步换景,与山顶上所观不一样

与在山顶上一样,山腰处也留个影
继续下行,快到瀑布底了,远看瀑布下方有不少游人驻足

瀑布飞泻、声音震耳
来到山下,从土王桥过河来到镇南岸的人们,要返回到镇北岸,必须得穿越瀑布,这儿离瀑布有点路,得经过一条迂回曲折的小路才能到达瀑布底

迂回曲折险象环生的小路
在路边高大险峻的大石上,刻着“楚蜀通津”四个大字。芙蓉镇素有“楚蜀通津”之称,这“楚蜀通津”四个大字,其实就是证实当时古镇繁荣程度的。芙蓉镇历来就是湘西的重要门户,其水路、陆路交通便捷,上通四川、贵州,下达洞庭,自古为通商品的黄金口岸。酉水河连接了古代西北、西南,通过沅水、长江、大运河将金丝楠木运到北京修故宫、十三陵。经上海广州等沿海口岸将桐油、茶油、辰沙出口,返回时将洋货广货运进云贵川鄂。故酉水河就是湘西的“水上丝绸之路”。


这条路真够险的,
不仅仅是迂回曲折,时而巨石突兀
时而见遮挡板凌空架于头顶之上,为的是以防不测,下落石块
当走过时,不由有点提心吊胆,速速通过就是
过了迂回小路,眼前开阔起来,看到土王行宫八部堂的正大门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