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边一侧立有一块“
海州古城文化旅游街区”标志,路中央有座城楼
下车后就到这古城文化旅游街区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古城街区有何特点。海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连云港市的前身

海州古城碑坊

东海名郡------碑坊另一侧

曾经的海州古驿站,现在是十佳民宿
沿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位于街侧,楼台错落,画梁雕栋,色彩纷呈,据说有“苏北夫子庙”之美称
这个城楼------钟鼓楼,是古街标志性建筑,是连云港名楼
钟鼓楼始建于明初,至清修葺,砖石结构。1993年海州区政府将其修复后,更名为镇远楼
镇远楼(钟鼓楼)
楼高约4米、宽约3米、深约10米,中间城门为砖砌券形拱门
城门一侧立有一石碑,只是看不清镌刻什么
镇远楼两侧各有一个边门,从边门这里可上楼,可惜锁着,没法上楼
砖砌券形拱门的城门
城门是连云港市文保单位

城楼南侧立有一石碑
石碑上书“钟鼓楼重修暨扩建广场记”
看来这个小男孩早早是“低头族”一员了

建于石台基上的
镇远楼,四周有精致的石护栏相围
从马路上到镇远楼,既可沿城楼前的石级拾级而上,也可沿此缓坡上行

站在镇远楼的台基上,观幸福南路车水马龙
游览了镇远楼,就沿幸福南路一路南行

途经一寺院------准提寺

从高悬的横幅可知,准提寺内正在开展2018年江苏佛教慈善月系列活动
继续南行,得知前方有个有名的双龙井,在路人指点下径直南行,随地面渐渐升高,来到一旱桥上

站在旱桥上,一条马路从桥下穿过
双龙井的东门就设在旱桥边,双龙井就在桥下方

双龙井的东门,不用买票入内就是
双龙井地面与旱桥之间有落差,进门后,看到双龙井在下面
双龙井就在亭子里面
进东门后,在其两侧各有一条石阶可供下行,走下陡陡的石级,就到双龙井景观园了
从东门入,即沿此石阶下来(门两侧各有一条石阶),就到双龙井景观园里了

一侧围墙上的“厚德载物”四个金字引人注目
双龙井开凿于明代景泰七年,当时称沙井。清嘉庆十九年,海州知府举命复修治,于井壁出水口处嵌入一对石雕龙头,始称双龙井。清光绪三年三月,海州州牧林达泉再修双龙井,并于井侧立“双龙井”石碑延续至今。
建国后地方政府对双龙井多次修缮,渐成双龙井游园,公元2015年12月,海州区委区政府对双龙井游园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游园、茶园、戏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景观园。改造后的双龙井景观园占地6700平方米,建有双龙井、龙泉阁、远香堂、溢香水榭、文史馆等功能区,既可游园观景、修心养性,又可品茗听曲、谈古论今,文化氛围厚重、休闲情调浓郁

双龙井就位于亭子里面中央下方,亭子前立有一块石碑“双龙井”

此双龙井石碑于光绪三年三月,由海州
州牧林达泉书写并重立
(“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双龙井直径约三米、井深近10米,井壁均为块石叠砌,四周有精致石护栏相围

进入亭子里,一口大井呈现眼前,好深哟,
井壁均为块石叠砌
如此近10米的深井,想向下俯视,必先得拿住眼镜噢,否则低头时眼镜万一滑落下去就糟糕了


双龙井的水面像面大镜子,倒影清晰显示
离开双龙井,开始游园,园内除双龙井外,还有龙泉阁、远香堂、溢香水榭、文史馆等,一一走走看看
龙泉阁,门锁着,合影一张算数
位于龙泉阁左侧的远香堂(图右),也是大门紧闭

景泰轩也关着门
文史馆也谢绝参观
不知缘何都是铁将军把门,是刚值午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既然如此只好游览一下各建筑的外观后,到园内溜达吧。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曲桥迂回、锦鲤游弋......园虽不大,还算精致富有诗意
一老一小相互搀扶着从小桥上走来
观、逗锦鲤游弋是孩子们的最爱
当然也吸引了童心未泯的大人们
杨柳依依,万绿丛中一点红

临走前,不忘
留驻小桥流水,合影留念

双龙井的正门-------北门,也可自由进出
咱跑出门外拍了一张大门照,即入园内,仍从原路返回
双龙井景园游完毕,沿东门的石阶拾级而上,仍从东门出来,继续在幸福南路上一路南行百余米,至幸福南路的南端,看到了“朐阳门”-----海州古城的南门,“朐阳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海州古城的南门,后毁于战乱,现“朐阳门”于1991年复建

朐阳门
“朐”(qú)古县名
,在今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侧,海州古城南门称为“朐阳门”
朐阳门上的城楼现不能上去参观

气派的海州实验小学就在附近
海州实验小学所处的外面环境非常优美
朐阳门与城墙,城墙只有短短一截
出城墙来到城外,沿锦屏山侧折向西行
居住在锦屏山侧的城外人家,过着悠哉的田园生活

依稀可见远处山上的城墙

山脚下还有一座天主教堂
就这样在城外沿锦屏山侧西行一段后,看到前面有条支路向北通向城里,就马上走到此支路折向北返回城里了,否则一直西行到哪儿去也不知道,那怎么行呢?
,还是应回到古城里走走

途经海州派出所

派出所的屋顶上红红的石榴结满枝头

又途经一寺院------碧霞寺
碧霞寺是海州现存的最大的佛教寺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传说这座寺原位于白虎山山顶,有一夜雷电交加忽然从山上迁到山下
由此香火愈旺,特别是每逢四月初八这天更是万人云集,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庙会
每年四月初八政府还在此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煞是热闹
碧霞寺倒是开放的,但考虏时间竟没进去看看,继续北行,一路上看到高高的寺内建筑在围墙上空展露,金碧辉煌、雕栋画梁、规模不小,好像是在询问-----既然已经到了门口了,为什么不进来看看啊?现在回想是有点懊悔,理应入内看看的
被碧霞寺的黄色外围墙包围的碧霞宫,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
其他的诸多大殿就看不到了,当初应该入内浏览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这儿是临街一个景点,原本应有水的吧,现都裸露在外了
北行不远,发现了位于马路另一侧边上的这栋年代久远的居民楼,顿时倍感亲切,像这样的楼层不高,后面是一排对应各家住户使用的车棚,完全跟咱在80年代曾经居住过的楼非常之像

猜测也是建于80年代的吧?不高的楼层,后面一排屋是相应各家的自行车车棚
那个年代像这样的居民楼不少,曾经居住过的咱,竟在此停留不少时间
惊叹两个沿海港城,这点竟会如此相像
继续北行在古城的这条街上,它位于幸福南路西边,是与幸福南路平行的,刚来古城时,咱是沿幸福南路一路向南行,现在则是沿这条街一路向北行了,正好将古城Q一圈。这条街虽不宽敞,但有其自己的特色

像这样路边长长的一模一样的建筑,别的地方少有吧
中午已过,看到这家店门前停着一辆本地车,是当地居民来此用餐的吧,相信不会差的
那就进这家店里用午餐吧
进入店内,果然是一带着小孩子的爸爸在这里用餐

这是店里的特色小锅,丰富多彩,只要Q元,实实在在的价廉物美
同时也再次验证了,凡在外地用餐,只要看到店内有本地居民在用餐的,是常客,总是不会错的


吃完后继续赶路

途经海州第二实验小学,海州的两个实验小学都路过了,都是位于环境优美之地

还途经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时值国庆假期,没见学生进出
这林荫道是公交车专用道
大大的烟囱,这是电厂?不知烟雾弥漫有否影响
在古城里转了一圈,接着是要到海边去游览了

去海边就在这海州站坐车前往
从古城到海边有点距离,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坐车时间有点长。快到海边时,连云港又展现了另一种风格,拔地而起的现代化的各式各样高楼大厦接撞而来,与古城截然不同,完全散发出一派时尚感的现代化城市气息。(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