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2018-10-5
(接前)离开美食飘香的“黄府”大院,仍继续东行,流连在“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的“水乡”中
停靠岸边的张灯结彩游船恭候游人随时光临

在绿荫
掩映中的亭阁里人影绰约

拉近镜头瞧瞧,小桥边的亭子里游人悠闲地喝茶聊天

对岸近在咫尺的复兴楼高耸
“水乡”里,民居、小桥、街巷纵横交织,游人时而岸边溜达、时而过桥穿巷
到放生桥上走一走

站在放生桥上,望
已远去的复兴楼、赏
一路随绵延河流临河而建的精致建筑
河边亭阁是休闲好去处

一条满载游人的船儿穿出依依垂柳,迎面驶来

小船在桥下穿过,向着前方一座石拱桥挺进
游人在不经意的晃悠中、伴随依呀作响声,将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又有一艘小船紧随其后,结伴而去
他们游船观景自有雅趣,咱们用脚丈量古城的每个角落,自有乐趣,各自随意,不可替代
。站在桥上欣赏一番后,没过桥去,仍原路从桥上下来,在沿河北侧的大街上继续东行,街北边有条长长的灰色围墙,围墙里有一寺高耸,从外形看像是清真寺,当然得入内参观
灰色围墙、高耸寺庙
此时脑海中还尽是刚才徜徉古城水乡美景的画面
丝毫没觉察、没料到接下来的这个“入内参观”,它将会带来怎样的震憾
向东行不远,就看见这清真寺的大门了,门前有个清真寺广场,先去游览走一走

清真寺广场的南端紧临河边,并立有
一座牌坊
精致的牌坊与清真寺建筑风格一致

牌坊的南边是一游船码头
,此时空荡荡的,船儿都已出发,沿河这样的码头不少

在清真寺广场东侧的大街南边有座桥-------郁家桥,过桥可到台儿庄的南部游览
咱就在桥端瞧瞧,没过桥去,北边的清真寺还没参观呢
回到广场北边,清真古寺大门就在眼前
清真古寺大门,红灯笼高挂,同样节日气氛浓浓
这次旅游在徐州停留,从客运站工作人员介绍中知离徐州不远的山东枣庄处,有个台儿庄不错可去游览一下,而“台儿庄”咱也就是从“台儿庄战役”中得知有这么个地方,至于台儿庄是怎么样的一概不知。如今在台儿庄里一路游览过来,尽是古城的美景美食,所以入清真寺内参观也无非是与前面一样的走走看看罢了,根本没想到以至直到进入大门内,还是没将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经历过怎样惨烈战争的“台儿庄”,与眼前的台儿庄联系在一起,仿佛正在游览的台儿庄与“台儿庄战役”里的“台儿庄”没关系似的。
这座清真古寺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国家级文保单位,占地3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有门楼、礼拜堂、讲堂、配房、耳房等。寺内苍柏茂盛挺立,生机盎然,1937年马华亭集资整修。在台儿庄战役中清真寺是中国军队与日军争夺的重点,曾一度为入城日军的指挥据点,为夺回清真寺,经过7天7夜拉锯战,守城官兵付出巨大牺牲。日军溃遁时放火烧毁寺内楼堂,收复后的古寺几成废墟。1942年再次集资重修,并增建了28米高的四层楼的望月楼,依原样重建礼拜堂、院堂、门楼等,恢复了清真寺的旧门额

位于古寺西侧的西讲堂,西面高耸的就是1942年建的望月楼
原以为这不过就是寺内的一座建筑罢了,等绕到其西侧,在古墙上看到醒目的标示牌时才恍然大悟

直到看到这块贴
在墙上醒目的紫红色标示牌-----“台儿庄大战,186团指挥所”
才顿时清醒、醒悟过来
原来这儿就是台儿庄大战186团指挥所旧址啊。1938年3月22日,186团进驻台儿庄,守备城寨。团指挥所就设在清真寺西小讲堂内。27日日军突入城内,占领清真寺,186团指挥所被迫转移。战后的清真寺,到处弹孔累累

墙上到处弹痕累累

这面墙体被称为清真寺弹孔墙,为台儿庄大战期间形成
这块弹痕特别密集的80平方厘米之砖墙(即图中有色的这块)
于1988年10月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移去陈列
现展藏于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内
据测定,当年这面墙上共留下94个弹孔
亲眼目睹这面弹孔累累如筛子似的弹孔墙,震撼不已,台儿庄大战之惨烈境象可以想象,思绪一下子从先前的一派欢庆详和的美丽古城,带回到那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抗日战争年代中去,一阵恍惚之后更是体会今日幸福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务必要珍惜才是
室内遗留物及墙上展出台儿庄战役指挥官一起研讨作战对策的照片及台儿庄附近战斗示意图
再到各处转转

位于东边的东对厅
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原为过厅,清末改建为对厅
1938年毁于台儿庄大战战火,2003年重建
现为“民族魂”展厅用,室内主要陈列了台儿庄回民支援抗战的文史资料

位于北边的北讲堂
北讲堂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台儿庄大战遗存建筑
清真寺院内绿草如菌,苍柏挺拔

寺内广场上展出台儿庄大战中有关守城官兵的
照片、事迹介绍
在和平时代仍然要警钟长鸣不忘历史,据说台儿庄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自更要好好游览,离开清真寺,继续东行。
台儿庄真的是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水网密集,由众多的“河”与“汪”构成-------细长的就称某某“河”(渠),长宽差不多的就称为某某“汪”。前面已经逛过复兴楼一带的“蝎子汪”、清真寺前一带的“两半汪”,现在来到又一“汪”-----牛市汪了
,
牛市汪风景秀丽,一一游览
水上漂亮的人造景观,晚间灯光闪烁更美

西边绿荫环抱,岸边建筑临水而建

横跨牛市汪的东西向的牛市大桥
桥上又见为防小孩子走失的别有创意的
这一幕,脑中
竟突然冒出“溜狗”一词
不急于过桥去,站在牛市桥中央观景

对岸的水榭、石拱小桥

北边的王氏家祠、及欧式建筑由小桥与外界相通

古城中的欧
式建筑
台儿庄内的建筑风格多样
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等
八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一起

赏完牛市汪西北景致,过牛市桥了,继续东行
过桥后,途经中正街,这里有世界首座全球唯一的药典博物馆,是药典博物馆永久馆址,纪念和发扬药典文化、记载我国及世界药典的发展历史、为了解药典的作用和意义及各个历史阶段制药业起重大贡献
这儿有台儿庄国际药学论坛,全球优秀制药企业展示平台、中药百年老字号集中展示窗

药典博物馆永久馆址

国医馆
来到牛市汪边的东门里游船码头

牛市汪边的东门里游船码头上,停靠很多游船
在佛教寺院里,看到位于其西侧的欧式建筑的钟楼,时针所指是下午4时
其实才是下午1点27分,这是各地钟楼的通病,千万别上当
离开这座规模不小的佛教寺院,仍然是东行

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的
追梦人,小小的脑瓜里此时在想什么呢
终于一路走到台儿庄的最东边了,这里有铁栅栏相隔,铁栅栏外面就不是景区管辖范围了

台儿庄的东门入口处

没出景区,隔着栅栏拉近镜头拍了幅东门的城楼像
透过城门洞,可以看到东门外面也很热闹
从东门返回就开始折向南行了,街边临河一侧有一座彩绘门楼,这是九龙口牌坊

九龙口牌坊
透过牌坊,可看到河对岸有一座高高的建筑,依稀可见最高楼层上的“魁星楼”三字
在牌坊前有一顶大大的乌纱帽
一个小男孩以“
魁星楼”作背景,头顶着
乌纱帽在拍照留念

与“
乌纱帽”隔河相望的魁星楼
这可是供奉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的地方
那给小男孩拍照的大人,想必是想让孩子读书、做官、求神灵保佑、仕途一路通畅吧
如此“胡思乱想”一番,沿河边南行又欣赏一下精致的水乡风情
继续南行,不远处就是“兰陵书院”,曾经的“兰陵书院”现在是枣庄职业学院

兰陵书院,现在是
枣庄职业学院所在地

坐在街边休息一下

,下面还得不断向南向西浏览呢
前面有座“顾全大桥”,“牛市汪”在这儿已经缩小为一条长长的小河(也可称“渠”了),过这与北边的“牛市大桥”平行的“顾全大桥”,就可到小河的西边一侧游览
站在“顾全大桥”上向北眺望
最北边的黄色建筑就是“少林菩提禅院”、河中拐弯处就是“东门里游船码头”
图左中部:河西边的“魁星楼”、图右中部:河东边的“九龙口牌坊”、“乌纱帽”
还有刚刚途经位于东边的兰陵书院
真是文化气息浓浓
站在桥上,这么多的景观尽收眼底,“顾全大桥”,真是名副其实
从“顾全大桥”下来后,就在台儿庄的东边,一路由北向南行了(最初游览的箭道街是贯穿台儿庄中央的南北向大街,这条街是位于东边的)),这儿景观不少

途经游乐场,没进去

台儿庄街店铺门前的水环绕全城,给人错觉以为是在南方

冷不防一头牛窜了出来

手工皮艺生活馆,纯
手工制作,销售皮具品,起了个“牛皮气”店名

阳光明媚、暖风拂面,国庆佳节满街飘扬的国旗,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要知现在在好多地方,国庆节都已不挂国旗了,不该啊

景区里的客栈为游人提供方便,若在此留宿,想必游览得更悠闲些
眼前这个“血战台儿庄”军事体验馆
一下子又将思绪拉回到腥风血雨的年代,想想被毁后的台儿庄如今能完整恢复运河古城原貌,着实不易

路边的歌风楼戏台
楼观人世悲喜情,戏说家国春秋事
武科举文化展馆

花府、守仁堂,非常之精致
花府是明末清初台儿庄四大家族(“台、花、郁、马”)之一的花家府邸,花家是回族,祖上在元代曾任达鲁花赤(元代时由成吉思汗在各城郡设立的一种相当于督官的官职)一职,明代改用汉姓就以“花”为姓氏。“花”家先与“台”“郁”两家联姻,与“台”家同为早期定居在台儿庄的家族之一,故台儿庄过去也有“台花庄”之称。清代绿营军常驻台儿庄,花家子弟在军中任职很多,根脉深、乃至当时有“花半营”之说。

天香阁
永记粮行,精致的木雕门窗屋檐

继续南行,发现台儿庄的临街店铺前的水渠与其他地方还是有点不同
长有水草、睡莲等

果然不一样,有坡度,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石级

使水渠里的清水充溢

诸多水草还长有睡莲

过桥南行,这桥好眼熟,原来与箭道街上的扬威桥
结构一样------
游人可直接从桥中央通过,或在东西两侧建有的“廊桥”里落座休息

这座古色古香的
正昇园建筑,门前有码头,原以为是与
台儿庄的什么有关联,原来是五星级酒店
在正昇园的南边,有座建筑,门前立有一石碑-------“武学宗师谢公玉田之碑铭”

记载武学宗师谢玉田(台儿庄人),建码头助兴台儿庄漕运、设武馆、创谢家镖局等生平事迹

石碑后面建筑就是“谢家镖局”
镖局是以武术为基本手段,经营保护雇主生命财产、经营场所安全和商品、现银长途运输安全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机构。入内参观,里面不小

位于院落两侧的威吾堂、孝祖堂

院落里摆放的镖局工具
台儿庄镖局虽历时较短,但对运河商业发展的推动、台儿庄回民武术的技术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在中国镖局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里面设有漕帮镖局博物馆,入博物馆内参观,一进入门内,就被一组雕塑震惊

在那个时局跌宕、法律秩序失效、江湖秩序大行其道的时代
这个特立独行的群体,游走在主流社会和江湖绿林边缘的镖局,他们是在用生命交换生存资源
博物馆内介绍镖局的历史渊源、产生的社会条件,还有文字图片详细介绍了关于漕帮入帮仪式,如净面漱口
、朝见小爷(跪拜护法小爷王培玉像)、跪拜祖师、拜见本师、本师施教、向“天地君亲师”每字三跪九叩合45个头,小王爷三跪九叩、其他的众多有关人士叩头,共360个头;最后弟子受戒继续受教,拜师为徒、加入安清帮的仪式才算结束。

镖局的“办公之处”
台儿庄谢家镖局、镖师谢玉田的事迹
台儿庄镖师常用的功夫、武器
玻璃地板下保护的是当年谢家镖局的遗址
在院落四周围墙上挂有大幅图片

连战参观情境

学武宗旨
谢家镖局严厉的镖师条规
院子里的这个铁架子上,摆放诸多“元宝”、“金条”,有的下面压着人民币
一侧立有这些商品价目告示
一进入院内,就有头戴清红缨帽的人,向游人介绍
只要购买了上述“东东”,在他运作下------手持“东东”跟他绕这架子几圈
就可达到想要的保平安、发财、好姻缘等
画面上这人,正在向游人“游说”中,还真的是有人购买,当然是自愿的
参观了谢家镖局,不仅了解了台儿庄的谢家镖局,对镖局的总体文化多少知道一些了,像镖局分类、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武术技能统计、镖局进店“三要”等,关于镖局的历史渊源、产生的社会条件、萌芽、水镖陆镖发展,及随清推行的“新政”,大清银行、大清邮政、官营金融机构的建立,以至无事可做的镖局纷纷倒闭,改骡马店、大车行、大车店。直到1922年随北京会友镖局的关闭,标志中国传统镖局退出历史舞台。
紧挨谢家镖局,有座非常精致的建筑-----关帝庙,也是台儿庄大战旧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