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镇远古城------青龙洞古建筑群(一)望星楼、中元禅院

标签:
黔东南镇远祝圣桥舞阳镇望星楼中元禅院 |
分类: 游山玩水 |

黔东南镇远青龙洞景区
其实咱就住在这青龙景区旁边,时间有的是,大可不必如此“急吼吼”的
镇远 舞阳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舞阳河中上游的峡谷地带,四面环山,舞阳河由西向东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称“府城”,南岸称“卫城”,是贵州省镇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舞阳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曾经是黔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此设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镇远府治、后设镇远县治;嘉靖三十年(1551年)始筑府城。1956年7月,在此宣告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后,至今一直是镇远县府所在地。
地势险要、风光绚丽的 舞阳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文人名士荟萃之所,故留下众多的文化古迹,包括古寺庙、古殿宇、古民居、古苍道、古桥梁、古关隘、古驿道、古码头、古城墙等等。这些都将在二天的旅程里一一游览之。
到 预订的客栈去,在狭窄的石板路前行七、八十米就是,路南侧是沿舞阳河而建的一排众多客栈,北侧是石屏山,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石屏山------如一扇巨大的屏风,立于路北侧

石屏山,如一扇巨大的屏风,立于街北侧
就在这屏风与沿河而建的房屋之间的狭窄街道中向东行,前往客栈路边张贴的关于舞阳镇石屏山地质灾害公示栏
这里有地质险情啊,抬头仰望时,怪不得看到山壁上时不时有大网复盖
为安全起见,路过时不能过多停留(也有牌告示)
祝圣桥全由青石建造而成,长长的祝圣桥,是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游船自东向西穿过祝圣桥
想起10年前到厦门时,见路边几位坐小板凳、围坐小方凳的居民在喝茶,好奇地问:“喝的什么茶?”
本意是想了解当地居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以便买茶叶带回去时作一参考
谁知其中一位眼睛向上看了看咱,慢慢地一字一顿地纠正:“不是喝茶,是在品茶。”
尽管此时的他们------身穿背心、有的还光着上身,但在他们心中,“品”与“喝”绝对不是同一层次


正在“品茶”时,沪昆线上一列火车在眼前驶过
今天来这儿游览,也与这有关------2015年到昆明途经这儿时,就是被这儿的风景吸引,关注了它
米粉是这里的特色小吃,其实在以后的行程中,一直是与米粉相伴呢
米粉是这里的特色小吃,其实在以后的行程中,一直是与米粉相伴呢

图右:正在建造中的统一排污管

统一排污管建成后,舞阳河的河水将更清更绿


祝圣桥,全桥用青石建成,尽显历史沧桑

桥栏杆通体用青石筑砌

站在桥上东望,沿河而建的一排青砖黛瓦、高封火墙的民居,现都用作客栈

图中的那一间,就是我的“家”噢

桥上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
是过桥必经之处
青龙洞前青石板路蜿蜒伸向远方,人们沿此路可绕河行,直达镇西

正在河边近距离地观赏舞阳河时,突然阵阵鼓声、号子声飘来,惊喜地发现一艘龙舟从东边飞驶而来

只见飞驶而来的龙舟,划破平静的河面,振奋人心的鼓声号子声响彻河面上空

正在河边近距离地观赏舞阳河时,突然阵阵鼓声、号子声飘来,惊喜地发现一艘龙舟从东边飞驶而来

只见飞驶而来的龙舟,划破平静的河面,振奋人心的鼓声号子声响彻河面上空
前有鼓手带领、后有舵手掌控,勇士们齐心合力拚搏向前
从祝圣桥下穿过了
不知平时就是这样的,仅为景区增添亮点,还是因端午节快到,在为龙舟赛作准备
青龙洞古建筑群就位于祝圣桥的南端
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的青龙洞古建筑群
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海市蜃楼般重重叠叠、错落有致
这就是与青龙洞建筑有关-----贴崖壁而建
猜测若想在此留影得付费
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堂,下层用砖石垒砌起墙,上层雕有栏杆、窗棂,十分精密细致
与别处不同的是,通常位于寺院最后面的藏经楼,这里就建在大雄宝殿上面
殿后有六角形的水池,好大的一只百年乌龟正缓缓地沿梯子向上爬
旅游团的是不到“望星楼”去的,他们直接从西边的台阶上去后,就一路继续西行了


望星楼
望星楼没有一尺平地做基址,而是建在锥形崖体之上
先过石级向上到楼前,再经木楼梯上楼
站在望星楼上眺望,美景尽收眼底
他们没到望星楼里来游览,可能是楼太小,大部队不适宜游览,可惜了
‘图左:中元禅院的大雄宝殿,藏经楼
图中部上方:望星楼与藏经楼之间有过道相连通
图中部下方:千佛岩作为中元禅院的山门,不少游人在山门里进出
图右:巧妙地建于千佛岩上的望星楼,岩与楼浑然一体
图下方:望星楼的下层迥廊与大佛殿的后院相互沟通
离开了中元禅院,拾级而上,西行游览青龙洞的道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