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2日--9日)外出到山海关、天津一游,看到了渤海,于是家住东海边的咱,对中国的四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总算都见识过亲近过了,不过对于南海,有点勉强-----因只到了珠江,没到入海口,没亲近过南海,日后有机会再见识真正的南海风貌

伫立渤海边
摄于2016-10-4
出门一次,加上事先准备、事后整休,花时不少。休息几天,开启电脑,继续在自留地耕耘吧,虽渤海一游近在眼前,想想好像还是先暂时搁一搁,有始有终地将前面的黄海之滨一游整理为妥
。
(接前)从崂山明霞洞坐缆车下来后,就在太清索道下站附近,坐上景区公交车到崂山风景区的另一景点华严寺看看。华严寺位于那罗延山上,属于佛教临济宗,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明崇祯时(1628--1644)由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后毁,清初由其子黄坦重建(在今址),1931年改名为华严寺至今。重建后的华严寺,占地面积4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千5余平方米,有院落四进,其中殿堂、僧寮、客房13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典雅,为崂山古代建筑艺术之最。
坐在车上望窗外,一路饱览崂山美景
山坡上的茶树,葱葱郁郁,崂山茶也是很有名的
海面上有圈圈相围,像是在养殖什么水产
沿途景色不错,就是电线讨厌
海滩上有不少游人,碧波黄沙,美
只是本挺美的画面,就是这些杂乱的电线,像蛛网布满空中,大煞风景
华严寺站到了,刚下车,就见路边有棵与屋顶齐高的油桃树,满树结满油桃
路边这棵与屋齐高的油桃树,果实累累,树干上悬挂着崂山国际越野跑的标识
油桃是青岛这儿盛产的桃子品种,没吃过,看上去质地好像有点硬
从海滨到筑于山上的华严寺,有条华严路,拾级而上就是,没走多远就看到不远处有两座雕像,速速过去细瞧
一座是法显崂山登陆纪念雕像、另一座是观世音菩萨雕像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山西襄垣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399年,年已65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先后与11人同去经西域至天竺,游历30多个国家,为求法,历尽艰辛,收集了大批约百万字的梵文经典,路途的艰险,最后只剩他一人,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8月,只身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由海路回国,遇飓风漂泊,于412年初秋,在崂山登陆,受崂山地方长官-----长广郡太守迎接,在此译经传教一年,并将取经经历、沿途见闻,写成《佛国记》,书中介绍沿途各国的宗教、风俗等,保存许多中细亚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重要史料。法显也是直接将梵文等外文佛教经典译为中文的创始人。
说到“西天取经”,有点想不通了,既然高僧法显早于玄奘之前的两百多年,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西天取经大业,但为何如今人们只要一提起“西天取经”,首先想到的是唐僧?说真的,要不是这次来到崂山,来到这景区,看到了这座纪念法显登陆的雕像,对高僧法显有初步了解,根本就不知道法显原来还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也许是高僧法显没有唐僧的“好运气”,没有文学为之包装,不像唐僧能碰到文学家为其加工,就像真的似的,西天取经一路上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徒作伴。难怪现在要出名,就得要有包装才行,原来这还是自古有之啊
雕像后面有半圆形的围壁,上刻法显西天取经的故事
广场围壁上有反映法显西天取经的众多浮雕
只是浮雕前车子乱停,大大影响景观
《佛国记》
由海路回国的的法显,受飓风漂泊于412年初秋,在崂山登陆
受崂山地方长官---长广郡太守迎接,在此译经传教一年,并将取经经历、沿途见闻,写成《佛国记》
书中介绍沿途各国的宗教、风俗,保存许多中细亚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重要史料

观世音菩萨雕像位于纪念法显登陆雕像西面
高大、精致、气派

观世音菩萨雕像的基座四周都是浮雕,纪述一个个经典故事
继续向西行,在观世音菩萨雕像的西面有一非常精湛的石牌坊,应是华严寺的山门,山门上都是浮雕
山门
山门上书------华藏世界
山门的石牌坊除通体都有浮雕外,连地上也雕满精美图案
山门另一面上书“龙华胜缘”

旁边一块巨石上刻有崂山华严寺重修碑记,详细记载华严寺初由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
后毁于兵火,清初由其子黄坦重建(在今址)及几代主持作的贡献等等
到依山而建的华严寺去,得继续向上行走

沿途怪石嶙峋,松树葱郁,崂山的花岗岩地貌特征尽显

红红的夏杜鹃花儿盛开

花岗岩筑就的上山路旁,一片松树林下有了小黄花点缀,格外生机勃勃


放生池

塔院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塔顶因有两株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故得名“松抱塔”
塔院内有三座塔
中间的九级砖塔为华严寺首任方丈慈沾大和尚的藏骨处
左右两座石塔,分别为善观、善和住持的圆寂塔
在塔院以西是塔林,现存历代住持的石塔有10余座,大同塔遗址一处
不知怎么一看到这个充满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大肚弥勒佛就想笑,心情仿佛也会跟着好起来
入寺内看看。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古朴典雅的华严寺原名“华严庵”、“华严禅院”,是崂山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庙宇。清初由即墨乡绅黄坦出资重建(黄坦为华严寺创建者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之子),1931年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华严寺赠匾,并将其改名为“华严寺”,延用至今。抗战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青岛政府就设在这里,后经多次修缮,“文革”期间又受严重破坏,现在的华严寺是1999年修葺的。
华严寺有四进,第一进原有僧舍12间、第二进为藏经阁、第三进为正殿、第四进为后殿即大悲殿
主殿三圣殿
主殿供奉“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主殿的东西两侧是两个配殿,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
东边配殿中供奉着观世音菩萨
西边配殿中供奉着地藏王菩萨
院中的祈祷树

正在维修中
岁月沧桑
在寺里转了一圈,这座崂山现存的最大佛教寺院基本上游览完毕,该回去了,下面还要到仰口景区去呢。沿原路返回,行走在这条山路上非常之惬意,在三山环抱之中,面向大海,一路向下
这条山路也是崂山100公里国际越野赛途经之路
山路宽敞平整,苍松夹道、翠竹成林、路边大小怪石连连
还发现在路面中间,每隔一段就有一种漂亮图案刻在花岗岩上,忍不住边走边拍,竟发现这条长长的山路面上的图案几乎没一种是重复的
这些漂亮的图案自始至终伴随游人一路向东向下

苍松翠柏怪石一路相伴

不知名的小花
从花岗岩的缝隙中钻了出来

寓意高僧法显西天取经的雕像立于路边

感觉中
下山比上山快多了,没走多会儿,就看到前面的山门了

又来到山门石牌坊了

临走前再次瞻仰壮观的
观世音菩萨雕像
从山门到海滨去,依然行走在石砌盘道-----华严路上,路旁同样是林木茂盛,怪石嶙峋。在华严路上一路向东、向下,来到设于海滨的景区公交车站,时间很紧,幸亏没多久就坐上了景区公交车,直奔仰口景区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