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之大理------崇圣寺三塔、崇圣寺山门

标签: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楼雨铜观音殿崇圣寺山门 |
分类: 游山玩水 |
大理崇圣寺三塔

从丽江到大理,打起背包游云南
这两地新建的车站都很简约,但各有特色


坐在去大理的火车上,隔窗眺望,突然白云下蓝色平静的大片水面映入眼中
一群某学院的学子们,摆出各式姿势正在拍集体照留念
下有反映白族习俗风情的浮雕,上两侧饰有彩云、鱼、鸟,一片详和
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同的,临近端午节了,这儿也有挂于门前的菖蒲之类的在出售(图右下)
因预订的 客栈位于古城里,就在站前广场坐上直达古城的公交车前往,古城是终点站,放心坐着就是,与不少地方一样,新建的火车站都建在较远的地方,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中,沿途尽见种植的农作物、花木

顺利到达终点站古城了,原以为 到了古城,客栈也不远了,走过去算了,没想到走街穿巷的还得走不少路呢



途中遇一个手拉车,正在卖魔芋,5元/碗,买的人不少
魔芋才5元?便宜,那就尝尝吧
外焦脆、里糯软、微咸辣,味道真不错,可怎么觉得像是土豆啊
问摊主,才知就是土豆,也不知是故意而为还是叫法不同,不管了,好吃就是
客栈大门临步行街而开,后面是个二层的小花园作客房
古城位于苍山洱海之间-------西靠苍山、东临洱海,而大理三塔位于古城北郊,故出客栈大门后,原本是应奔苍山方向沿步行街西行,出城后再折向北行到三塔的,谁知一出门就犯了方向性错误------沿步行街东行到洱海门了

洱海门(东门)
丽江因木氏姓之故,不建城墙,大理不同了,有城墙相围
起先站在这个洱海城门美滋滋地拍照时,还不知行走的方向相反了
虽出这个城门也能到达三塔,但要绕大圈子了
好在“阿Q一下”是咱的强项
、既来之则安之,反正以后也是要来看看的,早看晚看一个样

跑到洱海门外,外面有点冷清
向城里面回拍时,见前方的山-----苍山耸立,三塔就位于苍山脚下的
苍山门与洱海门分别是古城的西门与东门,但二个城门错开,没位于一条直线上


三塔景点大门售票处



入景区大门后,往东眺望,这是大门东面的大鹏金翅鸟广场(大门外不用买票)景色不错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只高6.9米的双面大鹏金翅鸟雕像(铜铸贴金),栖息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
雕像是以三塔出土文物金翅鸟为蓝本创作放大铸成,原件仅高18.5厘米,净重125克
金翅鸟的头顶饰羽冠,昂首引颈,头及尾羽屈起作火焰状,尾羽镶水晶珠5颗,漂亮

崇圣寺三塔
沿石阶拾级而上,去近处细细观赏
石阶旁的许愿树上挂满了心形许愿挂件,高高的也不知怎么挂上去的

三塔建于唐代(公元九世纪),当时在大理属南诏国,内地约是唐代中晚期
历经地震、兵燹,崇圣寺的其他建筑全毁,仅存此三塔巍然屹立至今
中间的大塔为千寻塔,南北对称的两座小塔位于其后面(西面)
重修崇圣寺塔记、宝塔栏杆碑记
中间大塔------千寻塔
塔高69.13米,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
千寻塔为16层密檐式砖塔,底层特高,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最后集束于塔顶
观其塔身外形轮廓,不是直线向上,而是微凸,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同
千寻塔的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两边(南北向)龛为窗洞,且两级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很好地解决了塔内的采光通风
1978年修缮三塔时,在千寻塔顶,发现有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几百尊
塔基里还有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
这些都是研究南诏和大理国经济的宝贵资料
位于南边的小塔------十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高42.19米
1至8层空心直壁,采用内撑十字折架
塔身向北倾斜
位于北面的小塔------十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
1至8层空心直壁,采用内撑十字折架
在两座小塔的每层,都分别雕有券龛、佛像、莲花等
塔身向南倾斜
三塔监测墩

咱“没受干扰”,还是在三塔前留影了
心想,这是千年佛塔,又不是放“那个”的什么塔,要忌讳什么呢

还跑到三塔的高13米的底座上去留影呢


站在三塔底座上向东眺望,海阔天空,心旷神怡

石鸣蛙
石鸣蛙的背部有大小不一的好多洞,坑坑洼洼的似高低不平的蛙皮
据说用石块扔到其中一个洞里,便可听到蛙鸣声,石鸣蛙由此而名
聚影池
聚影池,顾名思义,这个水池是有将影相聚的功能吧

果然如此,聚影池确实有此功能噢,瞧瞧,三塔在水中相聚了

只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就是
南诏建极大钟楼
因崇圣寺的建筑都是沿苍山山坡由东向西一路上行而建
故一直是在爬坡、上台阶中
重铸的大钟,高3.86米,重约16吨
钟体纹饰,上面为6幅波罗密图案,下面为6幅天像
是云南第一大钟,也是中国第四大钟
从钟楼内向东望三塔

站在大钟楼上东望,以洱海为背景的三塔又是另一番景象
站在大钟楼上西望,前方苍山为背景的一座建筑就是接下来要游览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像高8.6米,莲花座高1.8米,须弥座高2.2米
观音像和莲花座均为铜铸贴金,重十一吨
观音为男身女相,它是南诏中晚期男性观音向女身观音过渡时期的一尊观音造像
(不知是忘了拍,还是不能入内拍,这张只得借用网上了
)

站在雨铜观音殿外西望,远方高耸于几座台阶上的就是崇圣寺山门了
接着还是一路沿中轴线西行,一路不断上台阶,到崇圣寺山门去

一路上了好几级台阶,过山门的出入口后,终于来到崇圣寺山门前
崇圣寺山门前的这一带很开阔,观光车的终点就设在此(从下面景区大门到这儿止)

崇圣寺山门南侧

崇圣寺山门北侧

崇圣寺山门
山门的龙雕、佛都、崇圣寺匾额、红柱、彩绘等等,无一不是在彰显其王家寺院身份

站在山门前东望,前面就是雨铜观音殿(图正中)

观山门前的精致龙雕,栩栩如生

仰望金色的“崇圣寺”匾额、金色的“佛都”匾额
“崇圣寺”,既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
都在彰显其王家寺院身份
山门正中的大门紧闭,游人一律从两侧边门出入
与别的寺院一样,正门只为皇帝而开,专供皇上出入之用
咱平民百姓就从这崇圣寺山门的两侧边门而入了
入里去游览这个曾有9个大理国国王来此出家之地,倒底会是怎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