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安昌古镇(一)-----水乡古镇风韵、特产腊肠、扯白糖


标签:
绍兴安昌古镇廊桥廊棚腊肠扯白糖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就坐票价不到高铁三分之一的(16.5元/人)普通快车,反正早出晚归一天时间也足够了
发现站前广场中央,冒出了一个大大的椭圆形玻璃棚,去年国庆节来此还没有呢
这个原来是建在广场下层的停车场的天窗
守土抗敌、力辩奸案、访察纠错、才识通天、正心守洁......
还未进街呢,映入眼中的就是这大大的一片------古镇腊肠闻名,果不其然
在“安昌镇碑记”旁留影,每到一地与标志性的东东合影是必须的,以示到此一游
除了腊肠,店前还挂满了水乡特产------青鱼干、大酱鹅、腊鸡鸭
幸许心情不好吧,想想徒子徒孙在此从头到尾任人宰割腌制的,心情能好得起来吗
站在高高的第一座廊桥上向北望去
河水四通八达,水陆便利的交通,是古镇昔日繁荣的基础
廊下河水不通,不能叫桥,应算是“廊堤”吧
小廊堤两侧柱子上的对联“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等游览完,就完全理解古镇确如对联所述
穿过“小廊堤”,马上就见这“观古览今”牌坊,牌坊后面就是第三座廊桥------涂山廊
站在河埠头上看看,河面在此很开阔
涂山廊桥也叫阳明桥
桥边有一丛迎春花(有点确不准?)
就开了嫩黄的一朵,早早迎接尚未到来的春天
宽敞河埠头旁的水阁桥
这座垂直于廊桥的“水阁桥”,连接老街的南北两岸
碧水中,一条头戴鲜艳大红花的黑黑乌篷船,停泊在河埠头上,静候游客
没什么游人,也没什么香火,不像一般寺庙“热闹”,这可以理解
上有清雍正乙已年(1725年)“古今鉴”匾额
逢重大节日,就在这儿上演传统节目,如莲花落、越剧等
入此门洞,才真正拉开展视古镇容貌的序幕,体会“商泽遗国”的含义
河对岸的仁昌酱园为制作腊肠所需料理提供保证
在狭窄的石板小巷里行走
仔细看看上面的嘴、下面藏匿的爪,是鸡还是鸭?
这儿河流纵横交错,清澈的河面上一艘乌篷船在船老大手脚并用下,从眼前飞速驶过
船上游客“贪婪”地注视着老街两岸
这样上有顶棚的建筑,一路复盖在老街上,为行走其间的人们遮阳蔽雨
经济实惠的理发店,时值中午,店主吃饭休息去了
悬挂河边的腊肠,晒着太阳,气势磅礴
在我们那儿,不管做香肠、酱肉,都特意避开太阳,挂于北面阴凉处吹干,没这样暴晒的
真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不同习俗,也由此才会做出不同味道的香肠、腊肠
在跨河的小桥边,游人似晒太阳的腊肠(比喻有点搞笑吧),沐浴在阳光下
三三两两地坐在简易的小方凳、长条凳上,围坐小方桌旁
来碗米饭,配上当地特产腊肠酱鸭的,尽享美味
又一彩虹跨河
在桥上向西望去,河边挂满各式腊物,与骑楼、廊棚一样,一路向西看不到尽头
向东望去,前方、右侧的清澈河面上,又是彩虹跨河,形式各异的小桥
河南岸的白色围墙上书写着醒目的红色大字
“看舌尖上的中国,品传说中的料理”
围墙内就是为古镇诸多腊味提供料理的仁昌酱园所在地
铁锅中是熔化后的白糖与麦芽糖的混合物,放于冷水中让其渐渐冷却
老师傅不断用手翻动着糖熔化物,边冷却边用手掌控糖至适宜的软硬度
开始将糖团不断向外拉扯了,就像兰州拉面似的,一次一次,越拉越长、越拉越白
照片上的就是这位师傅
店门前制作扯白糖的工具
看上去很简陋,但在老师傅的手中,却神奇地制作出安昌特产扯白糖
古镇特产扯白糖,就是这样不断地被拉扯出来
,蹲在门槛上的这只大肥猫,替主人看家尽职着呢
游人的一举一动逃不过它眯缝着的双眼,稍有异动,就会发出吓人的怒吼声
弄堂的路是石板铺就,不足为奇,但房屋的下层墙面也是石板砌墙
经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老街能得以保存,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游人忙着拍照、发送,与朋友分享
“中国银行安昌办事处”旧址前有这俗称“美人靠”的
老太太也在此靠一靠,休息休息,以便接着入银行内参观
“中国银行安昌办事处”旧址
民国时期,繁华的安昌古镇设有诸多银行办事机构、钱庄更是多多
但旧址留存下来极为稀少,银行就此一家,钱庄也仅一家
入内参观,对古镇多少能更多些了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