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七)------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标签:
古源温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旅游 |
分类: 游山玩水 |
禹王殿
1936年“西安事变”时,国民党中央宪兵队曾驻跸于此
198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进行修缮并对外开放
站在禹王殿南望,一大群游客围绕着一白色雕塑-----
贵妃沐浴雕塑
贵妃沐浴雕塑
雕塑四周地面上有温泉水不断冒出,游人可在此畅洗享受
贵妃池所在处外观
入室内就见到唐御汤遗址之一的-------贵妃池(海棠汤)
因是杨贵妃沐浴汤池,故俗称贵妃池
建于唐天宝六载(公元747年),乃杨贵妃沐浴汤殿
据说杨贵妃喜爱海棠花
故汤池的外形就建似海棠花的花瓣,海棠汤也因此而名,海棠汤又称芙蓉汤
青石砌就的两层台式,小巧玲珑,极为精致
呵呵,实际上就是一个浴缸而已,只是非常精致
泡在建造得如此精致华丽的浴缸中,让温泉水滋润全身肌肤
自是好享受也
入室内,就能见到唐御汤遗址之二的------莲华汤
莲华汤------是唐明皇沐浴的地方
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685年---宝应元年762年)
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
呵呵,相比贵妃池,唐明皇的这个“浴缸”气派可是大得多了
室内四壁墙上,有有关史实的介绍
温泉古源的二号出水口
温泉水好清好清
池中央的不规则长方形处就是出水口
如此清澈之水,望着池中央那黑咕咙咚深深的出水口
估计一下距离,忍不住投个硬币下去,看看能否投到池中央的出水口内
只见投下的一角硬币,遗憾地掉在远离出水口的地方,晃晃悠悠地向下沉去
正失望时,奇迹产生了
这个硬币像是被一种魔力所拖曳,忽然改变了下沉方向
竟折向中间的出水口,径直飘了过去
眼睁睁地看着它,最后居然飘到中央黑咕咙咚处,继而沉了下去不见踪影
世上各地不同的温泉水,其成份当然是不一样的
看看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关于华清池温泉水的成分报告
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无沉淀、无悬浮的透明液体
总计每立方温泉水中含各种化学成份为843.37毫克
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的钠水”
不知硬币在水中会改变方向,与这个水质成份有关否?
温泉古源一号出水口就在这里面
一号出水口,就在大大的圆井台里,井台上刻有美丽花纹
一游人的手伸进去,是想感受温泉水的温度吧
左右两旁各立有一块石碑
星辰汤所在处外观
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乃唐太宗沐浴处
池壁似山河,蔚为壮观,汤池与其南的魁池形似北斗七星
温泉水就从图右上方的入口处流入汤池中
馆内四周墙上,有一代名君唐太宗的介绍
一代名君唐太宗,虽在位时间只二十三年,但业绩是历史上最杰出的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几乎是唐朝的翻版
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
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
宫殿遗址,唐华清宫汤殿附殿遗址
现出土的础柱(图左下方的小孔)密集,散水环绕,建筑设计构思巧妙
这里就是沐浴后的休息之处,室内热气腾腾,舒适之极
尚食汤所在处的外观
汤池用一石梁隔成东西两池,结构严密
图中黄色牌标示为石隔墙
图中黄色牌标示为汤池的排水口
恒温43℃的温泉水,源源不断地从莲花中喷出,供游客享用
有这样的好机会,游客自是不会错过
后来干脆用空矿泉水瓶子,积满泉水,又冲双脚
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1982年发掘出土
系用砂石和青石混砌而成,长5.2米、宽2.77米,残深1.2米
池上殿宇为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单层建筑
先后有李承乾、治、忠、弦、贤、显、旦、重俊、隆基、瑛等十位太子在此沐浴
这儿还有唐代汤池殿基遗存
1982年4月发现、1990年9月建成开馆的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四处绿荫环抱,环境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