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醴陵窑 青铜器

(2011-06-22 10:02:50)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

长沙窑

醴陵窑

青铜

旅游

分类: 游山玩水


   (接前)到了-1楼,这儿陈列的是马王堆汉墓中的棺椁与西汉女尸。棺-----敛尸的葬具,椁-----放置棺木及随葬品的葬具。看看彩棺巨椁。墓中的木椁保存完整,其四周有边箱,中间设棺室,棺室中放置4层木棺,层层叠叠,宏大的木椁、套棺,是浪漫神奇的文化艺术的物证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黑地彩绘棺”,一号墓出土,第二层棺

棺内髹朱漆,棺外以黑漆作底,彩绘各神怪图案,极富浪漫色彩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朱地彩绘棺”,一号墓出土,第三层棺

是置于黑地彩绘棺内,故长宽高都较黑地彩绘棺略小些

通体内外皆朱漆,再用各色彩绘龙、虎、仙人等各种图案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锦饰内棺”

位于套棺的最里面,尺寸最小,是直接装殓轪候夫人遗体之棺

棺内髹朱漆,棺外髹黑漆,棺外横缠两道丝带,四壁饰铺绒绣和羽毛贴花绢



   第一代轪候夫人“辛追”遗体就出于此锦饰内棺,出土时身高1.54厘米,体重34.3公斤。虽在地下沉睡了2100多年,不仅外形完整,居然全身润泽,肌肤还有弹性,连关节也可活动,还有眼睫毛鼻毛。内脏保存也好,血管尚有凝固的血块。这实在是世界防腐史上的奇迹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历时二千多年而不腐,也许主要是因密封(就像上面的有几个套棺重叠,还有大大的木椁相围)、深埋而形成的低温、缺氧、无菌环境之故吧。

 

   这千年古尸的照片没有拍,不想留在电脑里噢。
   至此,马王堆汉墓已参观完毕,就上二楼参观其他的基本陈列了。湖南的陶瓷业也独放异彩。如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瓷的初盛,图案生动,趣意盎然的釉下彩绘,饰以脍炙人口的诗歌;清末民初醴陵窑的获国际大奖的釉下五彩等等,充分展现了色彩斑烂的湘瓷艺术。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鹰嘴乳突罐” 高28 、口径35.6厘米

新石器时代,泥质红陶,造型浑圆,口沿外卷 口沿下有高乳钉一周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绿釉陶猪圈”   高25.3、宽24.5厘米

东汉随葬模型器红胎低温铅釉  

猪圈与厕所相连,镂空的猪圈内还有一猪

这反映了汉代湖南地区小农的生活及饲养习俗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青瓷马”  高19 长19.3厘米

马饰盛装,胸前及鞍下两侧都挂档饰,有印菱形花纹

鞍两端呈半圆形,边沿缀珠,右侧(左?)有一马蹬

是研究晋时马饰、马具的重要资料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青瓷执物俑”  高17---20.5厘米

这里四俑分别执环首刀、板形物、鞭、旗

东汉末年以来战火不断,地主拥有武装,平时生产、战时作战

这些手执兵器身着农装的俑,是地主庄园经济的反映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青瓷骑马俑”  高21.8----24厘米

皆高冠、开襟长袍,或演奏、书写、执兵器,马也都盛装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青瓷龙首盉”  通高14.2 宽18.4厘米

仿铜制作,造型别致。柄作龙首形,流作变形凤首,与之对应分别有龙、凤尾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青瓷镇墓兽”  唐    镇守坟墓的冥器

成对出土,一为人面、一为兽面

左图为人面,表情温和;  右图为兽面,张口露齿、十分凶猛

(这两个不是同一对,因大小略有不同)

是青瓷,再饰褐色点彩,较中原出土的陶质镇墓兽,尤显珍贵

 

   下面瞧瞧长沙窑。以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书堂乡石渚湖附近而名。始建于初唐,中唐后迅速崛起,衰落于五代。长沙窑造型新頴、釉下彩绘或饰以脍炙人口的诗句。长沙窑是第一个以生产彩瓷为主的瓷窑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绿釉瓜棱形瓷壶  酒壶                                            绿釉瓷背壶

高23.3 口径4.3 底径9.3厘米                                     高23.5 口径4.5 底径10厘米

小口深腹,瓜棱、青釉上罩绿釉                                   小口深腹 上下各有一横系,以穿背绳 

绿釉流如泪痕 装饰效果佳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青釉上蘸绿釉,不均,顺势而下,装饰

                                                               效果也很好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三彩釉瓷杯、碟、碗

乳白色釉外,饰绿、褐、黄彩,浑然天成,似大理石斑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褐绿彩山峦纹瓷壶”   高22.8 口径7.8厘米

以褐、绿彩联珠纹绘重叠山峦、璎珞形纹

联珠纹是西亚民族常用的装饰纹饰,反映西亚文化对长沙窑的影响


 

   再看看醴陵窑醴陵是继景德镇之后兴起的又一瓷都,是传统制瓷工艺与近代技术结合的产物。雍正七年,从粤籍廖仲威邀同乡于沩山设厂制瓷始,至光绪年间发展数十里产瓷区,产品都是粗器。而在1905年洋务派人物熊希龄创办湖南瓷业学堂,次年又组建湖南瓷业公司后,产品就转向细瓷。醴陵瓷以釉下五彩为特色,有花鸟人物山水等纹饰,多次获国际大奖。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粟色釉彩绘瓷瓶”  

 高58.4 口径19.2 足径15厘米,造型为仿棒捶瓶

内白釉,外在红釉地上绘向日葵,细看叶上还有水珠

底朱书“宣统二年湖南瓷业不堂学生周诒钟成绩品”款

红釉是当时最名贵的色釉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釉下彩雪景瓷瓶” 

 高40 口径11.5 足径13.7厘米  圆筒形腹

  自上向下看来:口颈饰钱纹  肩部为四瓣菱形花纹  腹部绘雪景图

松叶上白雪皑皑,墨彩绘的雀鸟或飞空中或雪地觅食

为宁静场景增添几分喧闹

底书“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学堂制造”款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釉下五彩山水瓷瓶”   

 高33.5 口径3.5 足径9.5厘米,简形直腹,小颈

肩饰图案式蝙蝠纹,腹部为一幅山水画、一老人垂钓江中

底书“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及绿彩“?齐”字款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釉下五彩镂空葡萄花瓷瓶”  

高41.5 口径11厘米

肩部绘田园山水,腹部为枝蔓缠绕的葡萄纹,镂空

叶脉清晣,叶上还有毛毛虫爬行,颗颗葡萄晶莹剔透

底书“大清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款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釉下五彩葫芦瓷瓶”  

高32.2 口径5.3 足径9.9厘米,葫芦形

绘釉下菊花一朿,先以墨线绘出花的轮廓

再以色彩涂染,焙烧后墨线消失,如“无骨画”

底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釉下五彩凤尾瓷瓶” 

 高55.8 口径27.5厘米,造型高大、长颈鼓腹

 口沿下绘双龙抢珠,主纹为各种花卉:芙蓉、牡丹、菊花、牵牛等

底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青花瓷

 

   最后看看青铜”------商代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公元前1600----公元前771年)。湖南最早的青铜器见于石门皂市,商代早期文化遗存中,主要是小型工具与渔具,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冶铸水平相当高了,器物形体厚重高大,装饰风格也诡异奇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腹部两侧有扉棱,饰兽面纹和龙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高圈足、大敞口、腹部饰兽面纹、肩部以圆雕牺首与立鸟

装饰精致整齐,是同类器中最高的一件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肩部的牺首与扁体立鸟相间排列,腹部饰兽面纹

外部纹饰突出,内部凹进,是湖南商代青铜器的突出特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顶盘有虎形钮,用于系绳悬挂,以便用槌敲击

器身有虎纹,可作军用和民用乐器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盥洗器,以前称瓿,同类器自名为“浴缶”

盖部捉手饰变形龙纹,肩部为饼状漩涡纹,主纹为蟠虺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容酒器

器表滿饰羽状蟠螭纹,四兽形耳像鼻钮

表现方法十分罕见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东周,大小成套,现存七件,环形钮,可用于悬挂,饰蟠螭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战国 通高37 腹径17厘米

长颈、深腹、链式提梁。器表面铸细密的几何状变形蟠螭纹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战国 盛食器

全器外表及器物的子口处均饰勾连的几何状纹,是一件精美的楚国青铜器

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参观完毕,走出省博物馆新陈列大楼

 

  省博物馆,别说去实地观看是不虚此行,就像我这样的也同样是“不虚此行”。马王堆汉墓,翻看了一部内容丰富深遂的百科全书,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意识、风俗习惯和贵族风貌等各个方面,从这个窗口了解了2100年前汉初社会,在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的同时,似穿越了历史的时空。

 

   而其他展品如唐代长沙窑的彩瓷醴陵瓷的釉下五彩瓷器、商至西周的青铜器等,在感受艺术品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同时,也长了不少见识。电视上鉴宝类节目不少,央视、浙江卫视、还有收藏马未都的。很喜欢看,凡看到就不换台了。看着一个个民间持宝人,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宝贝,不管是滿怀信心还是忐忑不安地走上台来,都期盼有个好鉴定结果。当听着专家们的一一点评,什么年代应有什么特点等等,一件件的肯定或否定,我竟也会随之激动,或高兴或惋惜。

 

   特别是收藏马未都的节目,看他手拿宝贝,左右上下不停翻腾着,一阵娓娓道来,真的是跟着学历史、长见识。记得有次听他讲一个关于“马蹬”的种种,“蹬”左右各有一个,是骑马作战工具,这一功能自然就决定其出现的最早年代了-----一定是有骑兵的,受益匪浅。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没想到这儿也有一马蹬-----“青瓷马”说到“右侧有一马蹬”,我怎么看着像是左侧马蹬啊?

 

   一一对照实物再细看注解,那些造型、纹名什么的,都挺有意思的。像“釉下彩雪景瓷瓶”,说“口颈饰钱纹  肩部为四瓣菱形花纹  腹部绘雪景图”,确如此也以后观瓷瓶器表岂不是也可如此来观看?再青瓷马”中,说其是“研究晋时马饰、马具的重要资料”,那日后若碰到要确认马饰、马具是否是晋时的,对比一下不就行了?同样还有那“外部纹饰突出,内部凹进,是湖南商代青铜器的突出特点”不都可用以鉴别略知一二吗?

 

   忽冒出此念------若下次再看这些节目,说不定也能说上一二,不由偷着乐了起来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当然这只不过是开个玩笑啦!要知这里面学识渊博得很,可我连个皮毛都没碰到呢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不知天高地厚的哪敢啊。

 

   出博物馆,3点不到,听说“天心阁”不错,就位于附近,那下一个去的目标就是它了湖南省博物馆(下)-----彩棺巨椁、陶瓷、长沙窑 <wbr>醴陵窑 <wbr>青铜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