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迎春花
迎春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139
  • 关注人气:8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2010-04-29 17:22:06)
标签:

无锡灵山大佛

阿育王柱

释迦牟尼

九龙灌浴

百子戏弥勒

经筒

佛足

旅游

分类: 游山玩水

   上周随校组织的去无锡苏州旅游了。去过这两地,原不想去的,但听说此次去的景点恰都没到过,那就去吧,反正不去白不去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21日清晨坐旅行社的大巴,3个半小时后直达第一站-----无锡灵山大佛景区。

 

   无锡灵山大佛景区又称灵山胜境,位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离市区17公里,占地面积约30公顷,是一座规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灵的佛教主题园区。灵山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灵山大佛巍然屹立于三山环抱中,气势雄伟壮观。此处地灵形胜,风水绝佳,为难得之佛国宝地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灵山胜境大门,门票多少没关心,听了也忘了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摄于2010年4月21日(下同)

入大门就见一大照壁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大照壁全长39.8米,最高处7.2米,规模为全国之最

位于最南面的大照壁,据说会将“灵气”收住

其实就如家中入门处装饰的“玄关”,免得一览无遗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大照壁后的五明桥,让人们明白佛教的五种智慧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走过五明桥就到了胜境门楼

 

穿过门楼,就见“佛足坛”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相传佛祖涅槃前在摩羯陀国的巨石上遗留足迹,称“两足尊”

为千百年来佛教徒膜拜、供奉的足迹

灵山佛足坛内供奉的铜铸佛足,长1.2米、宽0.6米,刻有千幅轮相,十指带花纹

 

   继续前行,又有一座高耸大门-----“五智门”,是佛教总结的人生圆滿的五种智慧吧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宏大的“五智门”

南面的“佈施、持戒、忍辱”与北面的“精进、禅定、般若”

是佛教六大行为准则

 

   透过五智门孔可见两旁绿树成行,这就是“菩提大道”。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智、道等。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修成菩提是佛教徒的最终理想。

 

   据说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坐禅悟道成佛,菩提树就被视为佛门圣树。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气候因素中国就以珍稀名贵的银杏树象征菩提树了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菩提大道两旁共植216棵象征菩提的银杏树

 

   菩提大道两旁的银杏树生气勃勃,正左顾右盼时,导游说抓紧走,“九龙灌浴”要开始了。“九龙灌浴”是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而造的景点。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神奇的故事,让人浮想联翩。赶紧去看看这个灵山胜境的大型音乐动态群雕吧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大型音乐动态群雕展现了“九龙灌浴,花开见佛”的绚丽景象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

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

开启时,伴随《佛之诞》音乐,莲花缓缓绽放

太子像从中徐徐升起,九龙一齐仰天喷水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太子像”为释迦牟尼降生时和形象

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出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是国王净饭王的长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除六个莲花瓣系铜板Q造成外,其余全部由锡青銅铸造而成,用铜达180余吨

太子像的莲花瓣能作自如活动

太子像全身鎏金,高7.2米,重达十余吨,连同狮子头及花瓣上的金线勾描等鎏金

共耗用黄金18公斤

在如此庞大的锡青銅雕塑铸件上进行鎏金实属国内首创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刚诞生的佛祖释迦牟尼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马大哈的我拍了几张,停下回放看效果------怎么不一样?太子像的头转过去了

原来太子像会转动的哟,于水幕中自转一周,祈福众生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太子像在水幕中自转一周,又回原位置面向南面太湖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九龙灌浴过程中,喷泉周围的八组凤凰口中会流出寓意吉祥的“八功德水”

这是沐浴太子之圣水,经净化后由吉祥凤口涓涓而出

不仅清冷甘美润泽,还能涤尘垢增平安,大家都抢着接圣水喝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每年四月初八在此举办“浴佛节”活动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等音乐停止喷泉结束,太子像徐徐降下,花瓣也就闭合

一天开启二次,上午10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4点半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九龙灌浴观后,导游在叫大家继续前行到转经廊去

 

   转经廊有4个,共设有108个转经筒,每只直径1米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祷和修行的一种常用法器,也叫嘛尼转经轮

转经筒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筒内有经文,制作精美

转动经轮的功德,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

随着转经筒一圈一圈地旋转,功德也在一点一滴地积累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听说转动经轮能积功德,大家都边走边将经轮转个不停

别看这么大个的经筒,使其转动倒一点不费劲

我因要拍照片,等大家走后,自己依次又去转了一遍,怎么好费劲哟

原来大家一起连续转动时有惯性作用,而单独转就要用力了

难怪回家后怎么觉得左手上臂酸疼得很,左胸也疼,害得胡思乱想,莫非生什么病了

直到现在整理这照片时才终于恍然大悟------是拚命转经轮之故啊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经过了转经廊,手不闲地转了经筒,积了不少“功德”后,再向前走见一大浮雕呈现眼前,这就是“降魔浮雕”。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降魔浮雕-------宽26米,高8米,由紫铜锻造而成 

 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6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

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和色欲来引诱佛祖

并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佛祖威然不为所动

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都为之震动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浮雕背面,启功老先生书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定,是诸佛教”

 

   沿“降魔浮雕”侧面的台阶上去就到了开阔宏伟的阿育王柱广场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阿育王柱是古印度佛法所行之处的标志,也是国泰民安、佛教兴盛的标志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的这根阿育王柱由整料雕刻而成

通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吨

用于手工雕凿的小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呢

不管是从高度、重量、价值还是坚固方面,都远胜印度现存的“阿育王柱”

是目前大陆上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堪称“中国第一柱”

远处可看到降下的半旗,4月21日是哀悼日,愿天保佑中华

 

   在阿育王广场左侧,远远就看到行道左侧有一只大掌------天下第一掌,是灵山大佛景区香火最旺的景点之一,设置这只巨掌,一是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八十八米灵山大佛的宏伟,再则让右手独立,让香客游客能亲近,更便于瞻仰、抚摸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快快走近看看这大手掌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天下第一掌------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铜质手掌

高11.7米,宽5.5米,手指直径1米,总重十三吨

这只右手的印上是“施无畏印”,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

故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

谁不想有福气啊,游人到此自要摸一摸,铜质的佛手掌已被人们摸得锃亮的一圈啦
佛掌心的千辐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在阿育王广场的右侧又可看到一青铜的艺术珍品------百子戏弥勒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百子戏弥勒--------高3米,宽7.8米,重9吨,号称天下第一
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一百个小顽童正在弥勒佛硕大的身体上嬉戏耍闹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小顽童叠罗汉、摔跤甚而撒尿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些小顽童捉弄弥勒莫非就是在考验弥勒佛的肚量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走过了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继续北行,就到了千年古刹-----祥福禅寺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祥福禅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建寺距今已有1370余年

唐朝高僧玄奘来到小灵山修建了祥符禅寺,并命弟子窥基任方丈

开创汉传佛教八大门派之一的法相宗

现今的祥符禅寺是1994年在原旧址上重新建造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开凿于唐代的六角井------ 祥符禅寺茶井

祥符禅寺僧侣为解饮之用,掘井于寺庙西茶园

茶圣陆羽觅茶于禅寺,品井泉甘冽清甜,至为推崇,命名为无锡十二泉之一

 

  祥符禅寺的北面,就是杏坛广场,杏坛广场上有一株象征吉祥宝贵的名树------古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公孙树,植于唐朝贞观年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古银杏树------植于唐朝贞观年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雌性,树老中空,树乳累结

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滿白果,是祥符寺镇寺神树

古老的银杏是灵山古树名木,也是历史遗存的象征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杏坛广场的前方,啊,巍然屹立的灵山大佛终于显现!尽管天阴、雾蒙蒙的,看不清面目,但其宏伟气势完全能感受到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想亲近矗立在太湖之滨小灵山上的灵山大佛

必须得先登这218级称之为云道的台阶

灵山大佛于1997年11月15日正式开光,赵朴初先生提出的五方五佛格局就此形成

东方----无锡灵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坛大佛

西方----四川乐山大佛、北方----山西云岗大佛

中原----洛阳龙门大佛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灵山大佛是一尊释迦牟尼佛露天青铜立像

总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

由2000块约7毫米厚的铸造锡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总用铜725吨

良好的抗大气腐蚀、抗台风、抗龙卷风、抗地震的功能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灵山大佛慈祥睿智,相好庄严

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

均为祝福之相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避雷针巧妙地藏在大佛的发髻里(最上面)

大佛各部匀称适度,衣饰褶纹明快流畅、飘逸灵动

组装时焊缝总长达35公里居然能做到外型如此“天衣无缝”

一系列的抗风抗震等功能,巧妙的避雷措施

是一项多学科多工艺的工程杰作

是古老传统的佛教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结晶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大佛足下的莲花座,全部用锡青铜铸成

莲花座共有四层莲瓣,每层二十二片莲花瓣,共计有八十八片莲花瓣

凡捐资满人民币一百万元者,可以在其中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号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灵山大佛基座,这儿至大佛

途经“万佛殿”、“佛博馆”也可参观

 先来到“万佛殿”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灵山万佛殿

与大佛同时开光者有灵山小金佛3500尊及灵山大佛之真身佛像9999尊

分别以纯金及铸造灵山大佛所余之青铜制成

虽大小有别,形神则不二,寓意大佛分身万千,游历世间、普渡众生

 

再到“佛博馆”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佛博馆以文字、图片、实物等让游人了解佛教起源、传播等,激发兴趣,获得教益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实物之一《五供》,五供又称《五具足》、《五供养》

花瓶一对、蜡烛台一对及香炉一只

乾隆时期西元1736---1795年,汉地风格银鎏金,高25.7至40.5公分

 

经佛博馆坐电梯后,一会儿就直达大佛莲花座,这儿就可近距离瞻仰大佛了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哈哈,抬头仰望88米、有30余层楼高的大佛

距离也太近了吧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还是这个好

莲花座上的佛足-------这里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地方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谁到了这儿都能想起这句话-------临时抱佛脚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到了这灵山大佛的佛脚前,岂能不抱

“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

祈望抱了灵山大佛脚,能带来平安吉祥、福寿康乐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
向灵山大佛无锡灵山胜境游(一)-----抱佛脚,轻松地下“云道”

 

   大家摸了佛手、抱了佛脚,“带着福气”、“抱着平安”,在导游的带领下,向景区里的另一景点------梵宫,进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