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一)

标签:
姑苏城外寒山寺枫桥夜泊旅游 |
分类: 游山玩水 |
|
唐代诗人张继作这首诗时,自己肯定没想到
会成千古绝唱,而寒山寺也因这首诗而闻名天下
位于寒山寺前的牌楼
当在围墙上第一次看到这诗时,竟有点激动
其实寺里刻、写的有好多呢
寒山寺照墙像一道屏障耸立山门之前,朝西临河而立
上置脊檐,饰有游龙,气势非凡
黄墙上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字,铁划银钩,笔力雄峻
款署“东湖陶濬宣书”
面对寒山寺的第一道胜景,当然要驻足观赏,摄影留念
这是一个来自日本的旅游团
据说寒山寺与日本的寒山寺是属同一开山祖师,怪不得日本旅游团来此多多
照墙另一面是全寺的游览图
绕过照墙就到了寒山寺的山门
门票20元/人
奇怪的是寒山寺的山门向西而开--------与向南开的众寺不同
据说是因寺里曾发生火灾,就是用西面运河水灭火才幸免于难
大雄宝殿前香火旺盛
据说当年张继6次赶考未中,后路过这里写下这首《枫桥夜泊》
第7次赶考终如愿,人因寺而中,寺因诗而名,呵呵,莫非这就是佛缘
为此每年假期学子来此祈祷多多
这样有福之地,难怪大雄宝殿二侧凡能挂处,都挂满了祈福红条
大雄宝殿四周回廊缭绕,曲径通幽
在花坛一侧见嵌花岗石碑,上刻“寒拾遗踪”四字,系明朝翰林学士姚希孟所题
姚希孟(公元1579——1636年),字孟长,吴县人
出生刚十月,即遭丧父之痛。母亲文氏,系文徵明曾孙女
石条题字,点出了寺院与寒山、拾得的一段因缘
寒拾亭、寒拾泉、和合泉
下方是重建《寒山寺重建大雄殿记》碑文重铭记
粗看碑面,苍苔斑驳,空无一字,俗称无字碑
仔细辨认,依稀可见“修竹名花”、“静好”、“以奉大”、“行者”等字句
据考证,碑文就是姚希孟的舅父文震孟所撰《寒山寺重建大雄殿记》
四百轮回,字迹不清,另用碑石重刻,显文字风采又保护文物
常乐池
“枫江第一楼”就位于常乐池边
这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属宋、辽年间文物,高4.5米,材质是汉白玉
由幢座、幢身、仰运、华盖、幢顶、宝珠等石雕构件叠加组合而成
浮雕厚重大方、造型优美,是难得的佛教石雕艺术珍品
为使雕刻、图案制作尽美,这是先制成五分之一的样碑公示,诚求意见
镌刻碑文是由晚清国学大师俞樾书写、唐代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
重达390吨(碑身重206吨,碑帽108吨及碑座86吨)
其总高度为16.9米、宽6.5米、厚1.3米
寺中也有这样的《枫桥夜泊》碑文
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
寺内现存仿明古钟铸于1906年
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只要闻钟声
便可“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自1979年起每年除夕夜寒山寺都会响起108下新年钟声
在洪亮、深沉、浑厚钟声中祈求平安
现不少游客也在此撞钟祈福
(寒山寺素以钟声闻名天下。但唐代古钟经兵燹,早已湮没无存。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66年)铸造的巨钟,据说“遇倭变,销为炮”。另有传闻,这口大钟已流落日本。日本有关人士四处搜寻,未见下落。于是由山田寒山发起募捐,于1905年集资重铸铜钟,赠送苏州寒山寺)
左边三个旧钟为明清古物,都是从其他寺院移置而来的
右边一钟,高二点五米,外径一点六五米,重达五吨
是1986年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之际,由海外同胞捐铸
再近距离看看这右边一钟,上面“寒山寺”三字铭文,系现代作家叶圣陶的字迹
这儿是寒山寺住持性空法师的“性空世界”
这是唐德宗年间释迦牟尼佛说法图
寺中到处挂满了人们祈福红条,一片红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