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大学生回答:幸福是什么(朱宝)

(2013-09-26 13:50:26)
标签:

中国大学生回答:幸福

地大幸福课

幸福学概论

王薇华

追寻生命的意义

分类: 积极心理学

中国大学生回答:幸福是什么(朱宝)

——地大幸福课学生课后感

“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王薇华老师在“地大幸福课”《幸福学概论》的第一节课程中就向在座的118名同学提出这个问题。

随后王老师又引用了维克多•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一句话:幸福的人是“有人爱,有希望,有事做。”也有同学回答:“幸福就是我很幸福。”我认为幸福是一个的自我感受。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就是当你想起曾经拥有的那些弥足珍贵的美好回忆时,立即感受到的一种愉悦体验。

很早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很宏伟的目标,长大以后,要让我爱和爱我的人们获得幸福。我对自己的要求倒是很奇葩,这源自于苏格拉底的那句“认识你自己”,唯有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做什么,完成自己对自我生命意义的确认 

对于自我的生命意义,我认同毕淑敏老师的说法,“生命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

我有一个记录本,一直记录着我从高一时起的自我认知。自己对这一天、这一周或者这一个假期里,发生的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以及对身边各种事物的一些想法。从这些小点滴中,我可以窥见自己的喜好、性格特质和潜能。我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远远大于差异性的,我对于自我的深入剖析,实际上也是了解他人和洞悉人性的一种手段。

关于人性,我有两点认知,首先是自私向好的方向转化就是自爱,执着向坏的方向转化就是执拗和钻牛角尖;其次就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说到的:“那时我还年轻,我不知道真挚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到美德。

今天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和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既然我的这些所谓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基于统一的特质,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就索性全部接受下来,完完全全地接纳自我。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认为自己具有某个缺点的时候,你实际上在内心是排斥接受它的,就不可能真正地接纳自我。当你完成了接纳自我之后,接下来就要学会去控制特质的转化了,学会抑制坏的转化,促进好的转化,也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然而不能接纳自我的人,即规避认同自己具有某些性格特点的人,就根本谈不上成为他自己,更别说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今,我重新定义了两个说法:

1.“成熟的单纯”。认识到世界的荒谬和虚伪而不去抱怨和责怪,保持内心的简纯,依然去用美好的眼光去看待它,是之谓“成熟的单纯”; 

2.“不张扬的热情”。人生所有的一切,只可经历,无法拥有,由此得出一种态度,对所有的一切,包括名与利的追逐和人际关系的经营,保持距离,抱以一种淡泊的心态,即一种若即若离的牵扯,幸福就在这动态平衡之中。这样一种追寻态度,称之为“不张扬的热情”。

周国平说得极妙:“我的确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有这样的暗涌,无论你怎么面对,他们都不会浮到生活的表面上来。当生活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深渊里,没有意义可以引渡。认识到生命中的这种无奈,我看自己、看别人的眼光便宽容多了,不会再被喧嚣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电影《严肃的男人》里,小拉比说换个角度看问题;大拉比说不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的事,我们的疑问要适可而止;老拉比只是淡淡的复述了几句歌词——正是丹尼上课偷听的Jefferson Airplane乐队的那首《Somebody To Love》—— 这个道理,正像科恩兄弟在片头引用的那句犹太名言:“以质朴之心坦然的接受一切”。

我觉得幸福是一种对于美好回忆的愉悦体验。因为我觉得在进入暮年之时,甚至临近死亡的时候,所有的外界之物(即所谓的名与利)已然对我们没有意义。

记得第一次高考失利的时候,几乎是每天以泪洗面,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那种感受。对于我所在的那个小地方、那样的家庭来说,考不上一所好大学几乎就绝无反转命运的可能,对这个人和这个家庭几乎是双重致命的打击,至少当时我就是那样认为的,所以我体会到的痛苦是被放大了很多倍的。

直到复读了一年,第二次高考结束的时候,我在北航的同学在空间跟我留言:”不管怎样,总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后来这句话就成了我的座右铭。生命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而每一种经历都是独特的,而且这些经历在价值上都是对等的。

复读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一次有价值的生命体验呢?哲学式思考也告诉我,既然结果是我们无可把握的,那我们倒不如直接去注重生命过程本身。直接享受生命过程本身,尽志而未至,难道不也很美吗?

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生命过程本身呢?

根据柏格森的观点,认识者用心灵去感知对象的内在本质,对象是认识者自己,则表现为内省;对象若是外物,则表现为体会和体验。通过这样的不断内省来认识自我,通过不同的经历来获得独特的体会和体验,以此把握生命过程本身。

王薇华老师在讲“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活在当下。没错,不溺于过去,不耽于未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的当下,其实就是把握生命过程本身的直接表现。

幸福是一个名词,是一种情绪体验;幸福更是一个动词,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我在高中班会上做演讲的时候,曾送给全班同学一句话:执行力是第一竞争力!目标的制定、落实、反馈再修正到达成,都需要依靠强大的执行力。

英国作家萨克莱也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正是执行力,将思想上的一个小小念头变成行为,不断地重复这个行为就养成相应的习惯,不同的习惯又构成我们的性格差异,而个人的命运其实就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所以改变命运的关键就在于执行力,同样的,获取幸福的关键就是增强幸福力,即增强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人生的大背景下,活在当下,把握好生命的过程,时时都浸在一种幸福的氛围之中,那个终点什么时候到来,实在已经不再重要……

薇华老师:其实在听您的讲课中,我还是很激动的,想说的话很多。但是习惯低调的性格,加上这几天的冷静反思,整理出这些内容,可能写的有点凌乱,甚至有些思维混乱,但作为同样关注幸福的我,借此奉献一些想法和废话,还是希望老师可以听到。

作者:朱宝   地大幸福课学生1002121214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照片:冯启轩 地大幸福课学生1012122218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2013/9/14

http://s9/bmiddle/40861d6egx6CX5waSeI38&690


       http://s2/bmiddle/40861d6egx6CX5y0tOhe1&690

http://s8/bmiddle/40861d6egx6CX5AkTor87&690

 

http://s13/bmiddle/40861d6egx6CX5CkQMY8c&690

 

http://s5/bmiddle/40861d6egx6CX5EFyZuc4&690

 

http://s2/bmiddle/40861d6egx6CX5Hck2B6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