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雪有关

(2012-12-30 22:19:54)
标签:

文学

情感

诗歌

丑乙

分类: 诗歌

与雪有关

   

■《与雪有关》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迎来了一场落雪。
  雪,并非想像中的那样气势磅礴,洋洋洒洒,而是落地即化,未见素白。
  或许是因为对文学有所偏爱的缘故,每逢落雪我总会煞有其事地写上几篇文字。似乎,不写点有关于雪的文字便辱没了文人这个头衔。也或许是因为我的性格与雪相似,喜欢在抑扬顿挫中保持缄默,所以落雪的日子里,我的心情也总会以一种诗意的形态存在,并且缠缠绵绵。
  对于雪,我谈不上厌恶,更谈不上热爱。
  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来说,儿时的冬天,异常的寒冷。雪,只是一种伤害。
  那时家里很穷,每个冬天只有一件棉袄和一双棉鞋御寒。袄和鞋都是母亲做的,用的都是破旧的裤褂缝制,并不十分暖和。此外,还有一双木屐,用来换脚。木屐是木头做的,鞋面是用芦柴花编织的毛窝子,然后用麻绳纳在上面。下面则是两块竖起的木板,大概五公分的样子。虽然木屐是下雨或下雪天穿的,但事实上,那个年代的农村,很多人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穿木屐的,因为这样省鞋。我是不喜欢穿木屐的,因为那远没有棉鞋暖和,所以即便是雨雪天,我也总是偷偷地穿着棉鞋跑出去玩。
  那时,农村的路远没有今天的路这么好走,尤其是雨雪天,淤泥没脚脖子深,陷得人拔不出脚来。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路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种折磨。每次出去玩耍,都会弄湿棉鞋,回到家里,也总会遭到母亲的训斥和责骂。训斥和责骂还是次要的,问题是弄湿了棉鞋就没得换了,只能穿木屐。而我是极不愿穿木屐的,冷且硬不说,还时常会崴了脚。所以,每逢这样的天气,母亲便会极力地阻止我出去玩耍。
  更要命的是,倘若连续多天遭遇大雪,房屋极可能被厚雪压塌。那时我们住的都是草屋,以黄泥和稻草为材料,茅草和泥盖的顶,土块抹泥筑的墙。这样的草屋虽然冬暖夏凉,但每年的秋天若不及时地苫几层泥巴和的稻草进行修补,很容易被雪压垮。所以每逢大雪,母亲总要用竹竿去挑掉屋顶的雪,生怕房子经不起压。
  年龄稍大后,我们一家都搬迁到了城市居住,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即便这样,对于我来说仍然惧怕冬天。儿时的冬天留给我唯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冷字,冷的出奇,冷的透骨。尤其是雪天,每次在雪窝里踩踏后,鞋就湿透了,脚会冻得很疼,当在炉边烤火的时候,脚上冻过的地方就会其痒无比。所以,每次我都后悔在雪地里的疯玩。
  在那样寒冷的环境中,很难产生出堆雪人打雪仗的雅性。我所谓的疯玩,无非是在雪地里踩几行歪七扭八的脚印,或是揉几个雪团趁人不备时塞进他人的脖颈式的调皮,与雅无关。
  现如今,寒冷已经构不成了威胁,身上有保暖羽绒,出门可以车代步,回家有暖气空调,但这些依然激不起我对雪的热爱。感觉里,雪灾一词出现的很是频繁。打开电脑,雪灾触目惊心,电网受损、运输中断、机场关闭、出行受阻,农民工回不了家,这些让我对雪没有了一丝好感。尤其是2008年南方的那场大雪,造成了21个省不同程度的受灾,因灾死亡达一百多人,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屏幕上一张张灾民的脸让我涑然泪下。若不是雪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并曾撩拨过无数文人雅士的心弦,我是绝不会与雪产生共鸣的。
  有人说,文人大都应该是爱雪的,我则不同,每逢落雪,悲伤的情绪必随着寒气直逼我心。

 

 

 

雪落的日子(三)

《雪落的日子》

此时已无可挽回
世界正在改变颜色
一些人挥舞着铁锹
咒骂着 
这该死的雪

 

雪开始哭泣
变成了一地的眼泪

 

《雪中即景》

雪中即景(诗三首)

我无处可逃
因为人类的屋檐太小
我无处可逃
因为寒冷冻死了我的骄傲

 

我想再飞翔一次
只为了能找一个温暖的巢

 

雪中即景(诗三首)

 

爱情的花瓣
本就那么晶莹
只是为了不让它的心儿凋谢
才让感情渐渐结冰

......

 

雪中即景(诗三首)

 

请别再抱怨我的姗姗来迟

你看

我已寸步难行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