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墩(三首)


标签:
文化文学情感诗歌百忍堂 |
分类: 诗歌 |
《古墩》
勿需置疑,定是那
骆马湖水润泽了这片土地
否则,苏北的村落
怎唤起了我江南的回忆
我认得这花红胜火
绿水如蓝的画面,可我是
典型的北方人思维
这里,分明不是江南
停步,问一个村姑
怎没瞧见丁香姑娘?
《寻根》
脚步义无返顾,从古到今
沿途我问每一个人,根在何处
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问:你是他的第几代子孙
我脱下沾满汉朝泥土的鞋
跪成臣的姿式,说;
我是他的后裔,不信请看
我身上落满了千年的尘
虔诚,显然没能打动他们
他们的目光过于散乱,如同
应付一个不尊重次序的仇敌
趁着思想还没趴倒在地
我抽了根劣质的烟,暗自
心祭:我是个诗者,既然没有
光宗耀祖之处,若成诗一首
定可被视为上宾
《元和姓纂》:..八十世张子房(张良),八十二世张歆,一百世张公艺,一百一零六世张九龄...张建(丑乙)...
刊登于:《超然》诗刊第18期、《中国文学》2013年第1期、《新沂市报》2014.5.13
《百忍堂》
想必先祖曾有过不忍的大悲
以此为名,实在是一种
被动的策略。可惜
我生就一副豪迈的气派
一旦触景生情,便会大叫:
忍不住了!忍不住了!
忍,绝不是我的主导品格
我的诗歌总与忍字相背
正因如此,我常常
要面对两种选择:
要么和人生平起平坐
要么与世道斗争到底
(备注:百忍堂,张姓堂号,唐代时,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