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友桐讲,近日常有一个匿名者跑到她的博客,装出一套熟人的口吻,针对她的文章,留下一些诋毁其人格的评论,弄的她很不开心。
听了她说的事,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1929年,美国有个名叫罗勃·郝金斯的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全美国第四富有的大学——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当上了校长后,便有一些居心不良之人对他提出了批评,说他太年轻了,说他经验不够——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
就在罗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
“不错,”郝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
是啊,有谁有心情有兴趣去踢一只死去的狗呢?小人中伤的往往是他的天敌,他的对手。
我想,清桐一定是也遇到小人.
字典里对小人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另一种指人格卑鄙的人。我们经常可以听人们说起:身边有小人。按我的理解,那个到她博里撒野的肯定是第二种小人了。
既是小人,区别于君子,所以他们可以远离道德准则,背离是非之分,他们的字典里至高无上的是个人利益,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更能得周围什么与之相联系。他们的处事作风是唯恐天下不乱,添油加醋是“毛毛雨”,无中生有是真“本领”。他们的待人之道是不推波助澜即为高尚,要是不落井下石你就更得顶礼膜拜了。
曾经憎恨世界上这等的卑劣,在一次次冷眼目睹了他们精彩的表演之后,不知从何时起,对小人的鄙视与厌恶换了一种态度。心中渐生感激之意。
不是吗,我们应该感谢。
正是小人的存在,小人背后的许许小动作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过于他们之处,让我们意识到战胜他们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强大自己。于是,不经意间,小人的卑微成了我们认识人生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它让我们更珍惜身边的真诚、善良与关爱,让我们更深地理解生活的多彩内涵。
话是这么说,但小人总还是让人生厌的,现擒一小人来,大家也不妨练练手,看看小人是否撑打!
(用鼠标在小人的身上晃晃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