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日因出差在外,上网不是很方便,所以只得耐下心看看电视。看到重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亮剑》,便认真地看了起来。
《亮剑》这部连续剧刚刚播出的时候,也曾断断续续地看过几集,当时只是觉得过瘾罢了,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思考的东西。因为,对于我国军事题材的片子我本就不感兴趣.正如儿子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军事题材片之所以没有国外的一些军事片好看,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影视作品一惯走正派英雄主义路线,人物刻化的过于正统和严肃。而《亮剑之所以能吸引我的一些目光,那是因为《亮剑》的风格与以往的其它军事片戛然不同,它通过李云龙这个典型,对从红军到抗战英雄、最后成为我军高级将领的我军指挥员的形象作了“逼真”的刻画,那种重大的敢于“突破”,正适合我的胃口,只是看后,还是一无所思。
直到看到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讲的那个故事,才使我明白《亮剑》精神所在。故事讲的是:日本有一得道的茶师要随主人进城,茶师很担心进城以后会被城里的浪人或武士欺负,因为那时的日本武士精神很是流行。主人见茶师心中害怕,便让其打扮成武士的模样,要挎快刀,并说这样就不会再有人欺负他了。于是,茶师只好装束成了武士的模样,随主人进了城。
一日,茶师一人在街上闲逛,恰好碰到一个真正的武士。那武士见茶师武士装扮,便要求与其决斗。茶师很是害怕,但又不愿放其尊严,于是只好答应明日再战,武士同意了茶师的要求,并约定第二日仍在此地决斗。
回来的路上茶师看见路边有一个武馆,门前挤满了很多想学武的人,茶师便冲了进去,找到了武馆里的武师,恳求武师能教他一种可以让自己尊严死去的方法。武师听了后很是奇怪,问茶师:“他人皆为学武而来,你却为何要学尊严求死之法呢?”茶师便将明日决斗之事告诉了武师,并说:“我只是一个茶师,并不懂得什么武功,明日决斗非死不可,但又不想失去做人的尊严,故求一种可以尊严死去的方法”
听完茶师的话,武师笑而不语,只是让茶师为其泡一杯茶。茶师为得其法,心想,明日反正必死,此次也许是一生中最后一次为他人泡茶,便认真的做了起来。只见茶师将茶杯洗净后,又将泡茶之水放于炉上温火烧开,接着,暧杯、洗茶、沏茶
.....待茶师将茶泡好后,武师笑着对茶师说:“你不必求死,致胜之法便在你的泡茶之道中了......”茶师听后,未能明白其中道理,只好离开。
第二天,当茶师来到决斗之地,那名武士早已在那等候了。见茶师来了,便急着要与之决斗。茶师让武士莫急,待自己卸去外衣再斗。
说完,茶师不慌不忙地摘下帽子,然后又有条不紊的脱下上身的外衣,并叠好放在帽子旁边边......
那个武士见茶师面带勇气,又如此的冷静,心中不免觉得有些恐慌。待茶师整理好衣着,举起手中的刀准备决斗时,武士却突然下跪于地,并恳求茶师饶他性命.....
听完这个故事,我仿佛悟到了些什么,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这或许正是《亮剑》这部连续剧反映出的精神。当然,仅有勇气还是不够的,必需还要冷静,身的冷静,心的冷静,人的冷静,只有这样,才能微笑面对,也只要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俗话说:佛争一柱香,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那就是与敌人狭路相逢时,要敢于亮剑,即使血溅七步,命丧当场,也毫不含糊。人要的就是这口气,有了这口气,才有竞争的勇气,才有永不言败的信心,才有迎难而上的决心。面对生活中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也才能毫不含糊地拔剑就上,绝不退缩。俗话又说:心静方能避困难.倘若,既能有亮剑之魄力,又能心静不乱已,必定能百战百胜.
有人说,《亮剑》歪曲了人民军队的组织原则和作战原则,使党指挥枪和三大原成了笑谈。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放弃只有死路一条,而勇敢亮剑才有机会冲开血路,斩敌头颅。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狭路相逢,胜利的永远是勇者。一个军队需要亮剑精神,一个民族需要亮剑精神,一个国家同样需要亮剑精神,只有拥有亮剑的精神才可以无敌于天下。
还曾记的得主席说过的话:美国佬只不过是个纸老虎!是的,这便是亮剑精神,不是吗?正是这种精神最终使我们打败“强大”的美帝国之义。
看得出,《亮剑》的作者就是怀着这种精神来写的,你说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