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是怎样进化的?——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组图)

(2006-08-20 00:37:09)
分类: 转贴作品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21296f0c.jpg

(图片为搞笑版,并非真实进化过程)


  地球上的生命有太多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却是有关我们如何得到双腿的故事。科学家相信,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鱼登上了陆地,长出脚,开始走路。这是生命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因为那条鱼正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不过,那条鱼是怎样长出脚的,又为什么要长出脚呢。一个多世纪以来,哪怕最优秀的科学家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倒是有一个向导,就是进化论的创始人——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说过,答案就躺在岩石堆里。在某个地方,一定可以找到某些化石,而这些化石能说明一切。于是,古生物学家走遍了世界,只是为了找到它们。不幸的是,这么古老的化石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四足动物的故事
  科学家找得越久越多,就越意识到有一种重要的化石不见了,这成为对整个进化论的一大挑战。而有关我们是如何获得双脚的故事,也就变成了对“终极失落化石”的追寻。早在150年前,这种连续不断的追寻便开始了,起因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观察结果:好大一群看似无关的动物,其实都是相关的——它们都有四肢,所以它们被统称为四足动物。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22812d94.jpg

    人是四足动物,因为人有两只手、两只脚,猫、狗、马很明显也是四足动物,事实上,所有哺乳动物都是四足动物。鸟、青蛙、蜥蜴,甚至没有脚的蛇,和看似没有脚的鲸,也都是四足动物。所有四足动物,无论各自看上去多么千差万别,其表皮下面的结构却基本相同。对这一事实,科学家也感到迷惑。恐龙有脊骨,人也有脊骨,四足动物都有脊骨;也都有盆骨连接在脊椎上,用来支撑体重;同样都有胸廓,用来保护心脏和肺。四足动物都通过鼻孔呼吸空气,其四肢的顶端都由一根骨头组成,下面则都有一对骨头伸向手或脚,而且手指或脚趾看来从未超过5根。不仅恐龙和人是这样,就连鲸也是如此,在鲸的鳍状肢下面,照样有5根指头。
  这种相似性使科学家相信,所有四足动物一定都来自于一种共同的祖先。为证明这一点,他们认为只需要两种化石。首先,需要最早登上陆地行走、而且是用4只脚、并且每只脚都有5根脚趾头的四足动物;其次,需要最早长出脚的鱼,正是这种鱼变成了最早登陆行走的四足动物。找到这两种动物的化石,对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可知道鱼为什么会长出脚来。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24024e70.jpg
  有一条重要线索引导科学家进行探寻,那就是这一进化很可能发生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可是,泥盆纪离现在如此之久远,以至于连那个时代的石头如今也难觅踪迹,更不用说什么化石了。但是,科学家知道,在泥盆纪以前,陆地上没有行走的动物,而在泥盆纪以后,陆地上到处都是行走的动物,因此四肢的进化一定是在那时发生的。
  教科书上说,泥盆纪可真是酷热难耐的时期,几乎没有什么生物能在陆地上存活,连植物也不例外。那时的陆地可真是一片贫瘠、空荡的荒野,了无生机。这就是说,当时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只能呆在水中。这是鱼的时代,其中的一条鱼——最早长出脚的鱼——的化石,就是科学家们需要找到的第二种化石。可以说,人也是一条鱼,准确一点,从鱼进化而来。
  找到祖先了吗
  寻找那条鱼的化石好像并不难。到19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科学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一类鱼的身上,它们就是生活在泥盆纪的圆鳍类。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255cf3cf.jpg
圆鳍类的鳍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骨结构,似乎是人类大腿和手臂的前身。尤其是其中一种圆鳍类——早已绝迹了的掌鳍鱼,更是具备所有的腿骨,只是缺少脚和趾。于是,科学家们认为这条鱼正是我们所有人的祖先,是我们没有四肢的祖先。
  20世纪初期,有学者提出了一种理论,用来解释这条鱼为何会进化出腿来,并开始行走。那个残暴的泥盆纪太阳,一定是大旱的根源。原本生活得自由自在的鱼儿们,一下子被困在了日益干涸的水塘里,直面死神。为了活下来,一些掌鳍鱼不得不逃离水坑,寻找深水区。于是,就像现在的跳跳鱼一样,掌鳍鱼拖着自己的鳍,勉强“走”上了陆地。其中一些掌鳍鱼开始在陆地上演化,它们的鳍变成了四肢,并且长出5根手指和5根脚趾,从而开始行走。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318e5033.jpg
这样,它们就变成了四足动物,成为我们的祖先。它们之所以会长出四肢,是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做我们都会做的事:在陆地上行走。“水塘干涸”理论看来便解释了一切——我们为何会长出四肢,以及我们是从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要想证实这一理论,只需找到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那种四足动物——那种鱼一登上陆地便演化而成的动物,即前面所说的第一种化石。如果正如科学家预料,这种动物恰有5根手指和5根脚趾,那么便大功告成了。为此,许多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这种神秘的动物化石,却未能找到。
  要想见到露出地面的泥盆纪岩层,只有到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去,其中之一是格陵兰。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一组瑞典科学家多次造访了此处,其任务正是寻找第一种有腿的动物。在这组专家中,寡言少语、固执己见、在整个古生物学界都最不招人爱的埃里克·贾维克,却找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最早长出腿脚(而不是鳍)的动物。贾维克把它称作鱼石螈。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33233254.jpg
  从达尔文时代之后的1859年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这种意义重大的动物,而今终于找到了,这当然令整个古生物学界欢欣鼓舞。现在贾维克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重建这种古怪动物的解剖结构。这一切当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尽管贾维克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解剖学家,而且自1948年就已开始工作,却直到1996年才完成基本分析。其间他完成了两篇论文,证实了现行的理论。贾维克说,鱼石螈确实是一种在陆地上行走的四足动物,它有5根手指和5根脚趾。由此,我们为何会有手脚这个谜便得到了回答:当掌鳍鱼拖着鳍挣扎登陆之后,它便演化成为最早的四足动物——鱼石螈。这与科学家的预测完全一致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3528fe48.jpg
 但立即有人指出,贾维克的说法有很大漏洞,鱼石螈很可能不是直接从掌鳍鱼进化来的,因为二者之间差异太大。鱼石螈是完全成形的四足动物,也就是说它有胸廓,盆骨连接在脊骨上,肢体上有指头和趾头。而掌鳍鱼仍然是鱼,尽管它已有原始的腿骨,却未显示出多少向四足动物进化的其他特征。这就意味着,必须找到一种“中间动物”,它能显示从鱼向四足动物的转变的确发生过。因此,这种“中间动物”应该既能行走,又是一半像鱼、一半像四足动物的动物。“中间动物”也就是达尔文所称的“过渡形式”。“过渡形式”正是进化理论的核心,因为它们表明一种动物能够变异成另一种动物。当环境条件发生剧变时,进化过程中就会出现“过渡形式”。那些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动物会灭绝,但偶然的变异最终往往是保证存活的关键。随着一群古怪的变异动物在新环境中挣扎求生,其中大多数会很快消亡,只有少数将变成“过渡形式”动物,即半像旧动物、半像新动物的“中间动物”,而新动物将完全摒弃旧的生活方式。“过渡形式”的化石,因此成为所有物种演化中最重要的化石。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41601738.jpg
如果科学不能确凿地说明鱼如何进化成四足动物,神创论者便振振有词。西方一名身为博物馆馆长的神创论者说:现在的化石数量,该比达尔文时代多出许多了吧?光我们博物馆就有差不多257块不同种的化石。如果进化论没错,其中总该有哪怕几块“中间动物”的化石吧?可为什么一块也没有?恰恰相反,每种动物看来都非常成形,没有祖先,也没有“过渡形式”。据此,神创论者更坚持说,世界是按照神的旨意,在6天时间内创造出来的,所有动物当然也是由神创造的,所谓“进化”是根本不存在的。科学家也认为,尽管“过渡形式”数量稀少,存活时间又短,成为化石的机会也很少,但是如果连一块这种化石也找不到,那么神创论对科学的挑战就将继续下去。于是,古生物学家铁了心,一定要找到鱼和我们最早的祖先之间的“过渡形式”。
  1938年,就在这一年的圣诞节前夕,南非东伦敦博物馆的管理员、31岁的梅约丽女士,来到当地码头边撒网捕鱼。一网鱼上来,其中一条她从未见过的怪鱼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条丑陋的鱼长约1.5米,体色是金、银、蓝、绿错杂,还有白色的斑点。最令她吃惊的是,这条鱼的鳍简直与众不同。她立即把鱼带回博物馆,作了防腐处理,接着请另一名南非专家辨认这条鱼。这名老专家见了鱼后惊呼:“哎呀,小姑娘!这可是全世界的头条新闻哩,它是一条腔棘鱼!”要知道,腔棘鱼是生活于泥盆纪的一种圆鳍类,人们以为它早在7600万年前就已灭绝了哩!而今发现它竟然还活着,就好比找到了一头活体恐龙或一只活的始祖鸟。当时的整个科学界,理所当然地惊呆了。此后的好几十年里,腔棘鱼一直被认为是鱼和四足动物之间的“过渡形式”。不过,当时无人对它有足够了解,人们只把它当成是一种活化石。发现第一条腔棘鱼后的第13年,终于找到了第二条活的腔棘鱼。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它并不会用鳍行走,而只会游泳,也就是说,它只是一条鱼,而不是“过渡形式”或“中间动物”。

http://cimg2.163.com/tech/2006/8/9/200608091804309a35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