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基金资本市场股指期货创业板市场中国财经 |
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大机遇
徐洪才
瑞雪兆丰年。新年伊始的这场大雪,是否预示着2010年我国股市也将是一个丰收之年呢?
2009年,我国顺利推出了创业板市场,实现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跨越。新的一年钟声刚刚敲响,又传来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推出股指期货已经得到国务院的原则批准。展望2010年,人们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充满期待。笔者认为,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有着以下三大机遇。
第一,资本市场的外部资金环境仍然宽松。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条件。2010年,计划投放信贷资金7~8万亿元人民币,相对2009年略有减少,但仍然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在各行业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必然会有部分资金流入资产市场。现在有人担心资产泡沫问题,我倒觉得这是发展资本市场的良好机遇,这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进一步地顺利消化“大小非”流通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企业直接融资,我国可以加快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新股发行、乘机做大我国资本市场规模。
第二,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具体表现,就是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产品。现在,创业板市场已经顺利推出,这使得证券主管部门能够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些有利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基础制度建设的新的工作。有关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相关法规早已制定,相关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并不存在准备不足的问题,更不存在什么推出时机的问题。可以说,在2010年的任何时候推出,都是好的时机。当然,从推出顺序看,我觉得2010年上半年可先推融资融券,并对现货市场交易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如实行“T+0”交易制度,使之与期货市场制度配套;然后,在下半年的适当时候推出股指期货交易。推出股指期货之后,可考虑推出一些指标股上市公司的备兑权证交易,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定价功能。
第三,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快。突出表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际板市场,引进外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有人担心,外国公司在我们中国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这是与国内企业争夺资金,不利于国内企业融资和发展。其实,在最近两年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资本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一直较为突出,引进国外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公司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将有着多重积极的意义。其一,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新的投机机会。其二,有助于人民币资本输出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2009年,我国在国际贸易业务中进行人民币结算改革试点,但效果很差,主要原因是外商手中缺少人民币,允许外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其三,可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和运作质量。其四,有利于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10年,随着股票“全流通”的基本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将会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可能会有一个结构性的牛市。但是,股指突破4500点的可能性很小。投资者不应该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