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洪才
徐洪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20
  • 关注人气:6,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的对策

(2009-06-16 12:25:42)
标签:

经济

财经

并购

民营企业

东道国

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的对策 

徐洪才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在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境外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了。我国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经营和低成本等诸多优势,部分民营企业已具备了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的实力。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近万家境外企业分布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眼海外,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境外并购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的意义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对我国一些外向型的民营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我国经济所固有的“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笔者认为,需要调整战略方向、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同时拓展国际市场生存空间,加快实施境外企业并购,这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首先,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境外并购,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辟新的产品需求市场,将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矛盾,为国内企业的过剩产能寻找新的出路。更重要的是,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资本过剩的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拓展业务,将有利于带动我国的产品出口、资本输出、劳务输出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其次,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对于民营企业自身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可以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市场游戏规则和占有境外自然资源。民营企业跨国投资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直接从国外取得低成本的自然资源供给和弥补国内母公司资源的不足。特别是采取合资经营方式,将有利于与东道国建立长期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有助于风险共担和资源共享,确保长期稳定的海外资源供给,有利于对投入资源的分担和降低投资风险。

二、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条件

     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境外并购,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主营业务突出、具有品牌优势。拥有独特的专利和技术,或品牌与管理技能等,核心业务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二是管理团队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一支熟悉当地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企业的产权清晰,公司治理良好,激励机制完善,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四是企业战略合理、成熟。投资的境外项目应是核心业务或纵向延伸业务,或可以获取国际营销网络,或可以弥补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并具有将其内部化的优势;五是企业管理河财务制度规范,内控和风险管理机制健全。

     从外部市场环境看,一是要了解东道国的政策法规。近年来,国际投资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有利于国际直接投资,已为跨国并购创造了较宽松的国际环境。但也有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反垄断法)对跨国并购进行严格的管制。通常,东道国投资环境越好,跨国公司就越倾向于选择独资或并购形式进入。因此,需要考虑东道国政府透明度和当地社会对外资的态度,这些对FDI进入模式、进入后经营成本等都有影响。二是要充分了解东道国的行业发展状况。如果东道国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若通过新建企业进入,将会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竞争者数目,从而难以获得利润,此时最好应选择并购方式。

三、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人才风险,和客户流失风险等方面。此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并购方式和融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银团贷款等,少数企业通过到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融资。从国外经验看,并购方式应包括:定向发股、换股合并、股票支付等多种方式,支付和融资手段单一加重了国内企业的债务负担。加之,境内企业完成跨国并购以后,还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这极易抽空国内企业自有流动现金,放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第二,金融创新与金融支持不足。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必然面临汇率风险,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服务品种有限;我国银行机构不能提供成熟的离岸金融业务,而且在国际上分支机构较少,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再融资难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大了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约束,增加了企业境外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第三,国内企业较普遍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海外业务整合与管理能力。并购中最大的风险是整合风险,国内企业较普遍缺乏海外运营经验,尤其对并购交易成功后的整合难度缺乏充分准备,增加了跨国并购的成本和风险,导致多起并购失败。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对交易成本和整合成本的估计不充分,企业不能在收购前对自身现金流能否支撑和消化成本做出精确的测算,对并购后企业整合与运营的风险缺乏控制和应对能力。

四、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的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投资战略,并注意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从政府宏观层面看,一是要把我国民营企业境外并购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转变政府的职能。现行体制的弊端主要是:审批层次多、效率低、审批内容过细且重复、外汇管制严、对境外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监管等。还有,政府在财政、税务、金融和信息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应"走出去"的政府部门较多,政出多门、程序繁琐。政府应相对集中管理权限,整合资源,简化程序,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信贷、税收、外汇、投资保障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二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协调企业的海外收购活动。过去,已发生多起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竞争事件,特别是在银行业和石油业,应尽量避免中资企业之间“撞车”和“竞购”。目前,国内银行机构和资本市场受制于政策和法规限制,都难以对民营企业境外并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建议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投资公司的作用,政府授权它们对国内民营企业境外并购业务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

    从企业微观层面看,一定要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是要制定明确的境外并购计划,包括战略评估和业务整合策略、交易结构、支付手段、支付节奏和风险防范对策,以及并购后的经营模式和整合策略,以减少海外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各项战略规划,包括充分的资金、人才、整合和应急准备等,寻求适当的时机。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不能只看重并购交易完成,而是要对收购时机和赢利能力以及未来财务承受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考虑多种方式选择,例如与当地企业合资经营,或独资经营自身的某些优势业务等。

     三是要认真研究当地法律和文化环境,做到知己知彼。目标公司所在国的反垄断法和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制,都可能影响到并购行为,特别要注意当地劳工法的限制。在境外并购中,由于对当地法律和文化环境,特别是对劳动法、工会法不熟悉,我国企业已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国际惯例,应是我国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还要考虑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注重发挥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和国际私人资本(PE)机构的作用,与私人资本机构组成收购团队。同时,考虑与国内企业或与国外企业联合收购,以降低境外并购的成本和风险。

     四是在境外投资的地区选择上,要把目光投向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东盟地区、中亚地区,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大。在投资的行业选择上,我国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我国民营企业在加工制造业和“铁、公、基”等工程建设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此外,我们还具有成本优势、劳动力优势、经营灵活优势等。

    总之,一定要扬长避短,坚持审慎决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