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神稿费东西哈里波权利 |
分类: 随笔小品 |
与一位同事聊天,她说,她现在基本上不看书,也不想读书。
其实,我也有不想读书的念头。
人到中年,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在这样忙碌的日子读书里哪有时间读书呢?即便是有时间,读什么书呢?读了有什么用呢?再说了这个年龄看得快也忘得快,还是省省吧。
她的想法就是这样的,让我无可辩驳,因为是真实的想法。
其实,现在买书人很多,但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却不多,许多人从上班后,读书的数量逐年减少,读书的质量也是每况愈下。有一些人好像是在强迫自己读书,不是想写点什么,就是想知道点什么,但是围绕一个目的,要么是断章取义找点话题写点文章挣点稿费,要么就是想从书中找挣钱的方法。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带着功利心去读书。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现在书店里的新书层出不穷。可惜,并没有因此而让“阅读”繁荣起来。
人们的阅读,总反映着时代特征。从八十年代有读书热的一段时期,那时的励志书刚刚露脸,大多是国外的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和格言,这对于准备向小康奋斗的人们来说,无疑是甘露,书中的言语总有一句让人点燃理想的火花。进入九十年代后,教辅书热,文摘类书热,孩子们需要求知,大人们抽空也搞点修养身心的事,大概是从那时起,“速食文化”与浅阅读就开始流行了。零零年后,读书热潮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先是励志类的书,再就是经济类的书,后来是国学,但热得快,冷得也快,周期很短。
到了今天,读书好像没有什么热潮出现,不温不火,不冷不淡,读者主流是学生,少部分衷情于热门作家的书,大部分衷情于玄幻作品,这些读者绝对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他们喜欢进入魔镜之中。就像进入了《哈利波特》里的魔镜,能让你看到自己的梦想成真的情景。老校长对哈里波特说过,当人们看到这种情景时,就会沉迷于梦想成真的情景中无法自拔,从而无法投入现实中。魔镜也是精神的东西,可惜它会让人六神无主。对于孩子们来说,玄幻作品是魔镜,对于普通人来说,钱就是魔镜,对于官员来说,权利就是魔镜。
我相信,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有心事读书,却不知怎样去读书?也不能说这个时期的阅读是无章可寻的,网络阅读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读反腐新闻占第一位的,看明星们的花边新闻是第二位的,了解民间的奇形怪状的个人行为是第三位的。这不难看出,民心所向,一是痛恨腐败,二是心向娱乐,三是好奇。
有人说,经典阅读已经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不无道理,现在经典的书籍依然好卖,但在成人的世界中买“经典”有两个作用,一是等孩子们去看,二是成了一种精神装潢。内心中有知识主义精神,但静下心来去阅读可能是猴年马月的事。
阅读需要环境,浮躁年代,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