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垃圾也有价值

(2011-11-01 20:49:5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小品

现在我知道,报刊上的文学作品往往没有多少读者,发表的人沾沾自喜,读者却不屑一顾,为什么?因为有人说现在的文学作品80%是垃圾?也不是。准确地说是像垃圾,并非都是垃圾,也不是大多数是垃圾。因为读者们的欣赏口味在变,品味也在变,着眼点也在变等等,之所以变,是因为社会在变,生活在变,生活环境在变,节奏在变等等。

李海鹏说:“说中国现代文学都是垃圾,差不多吧。事实是这样的,你总要比较,你和英国、美国、法国没法比,你去和印度比,和拉美国家也没法比,也差得太多。当然有很多原因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曾经,比如说在几十年前曾经给毁灭掉元气大伤的程度,我们是逐渐在恢复过程当中,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好的作品也是正常的,但听起来也还是不大舒服。”

我想,她可能说的是文学不自由的那些年代,也可以说是言论不自由的年代,直到现在阴影还留在许多人的心中,不怕不行,因为随便说话是要命的事情,你的作品写得再好,如果上纲上线,你会一家子遭殃。留有阴影的最主要的还有那些老编辑,管编辑的人,当然还有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不说文革时有多少人死于文字,就是这些年也很多文化部门的人因为作品而下台,一旦路线把握不准,就会倒霉。

到底怎么把握,谁也不敢定调子,就是你敢定也并不能保证能实行多少天,于是能写的人会写的人,就擦着边走,这样走着太费劲了,于是写着写着就溜号了,但文学这东西有数不清的做梦者,无数人溜掉,又有无数人走进来,走掉是因为知道了什么是费力不讨好,什么叫不得不三心二意,什么叫信仰缺失。进来是因为带着希望,谁不是带着希望走进来的呢?但能走多远呢?

我常常想,有一段时间战争体裁的故事特别多,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我想那是因为有些人怀旧了,有些人想起了过去那些有信仰的人们来了,为什么人们爱看战争片?年轻人为了看热闹,中年人想了解历史也带着些怀旧的情绪,老年人更愿意怀旧,怀旧并不是怀念战争而是怀念胜利,胜利不用怀念,而是怀念喜悦,有多少人因为革命胜利而欢喜了几十年呢?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战争片与当时的实际情况越来越脱节,虚假的成分太多了,于是有人开始叫停,事实上虚假也有人喜欢看,因为多少靠谱,胜利是唯一的。再说了,生活中虚的假的层出不穷,影视再假也是一种休闲的东西,但实际上他与文学很近,也可以说它是文学作品的孩子。爹娘是假的,何况是孩子。看上去这孩子也是有鼻子有眼的,就像许多假货一样,有模有样的,但都经不住推敲,因此有人断然绝然地说——都是垃圾。

既然假,就来了全是假的吧,于是越来越多的幻想作品诞生了,有人叫他们超现实作品,超得太离谱了,又有些人受不了啦,那就是坚守纯文学阵地的人,其实坚守的人都是些幻想主义者,他们或许知道,纯文学已死,但死得不彻底,还有半口气,事实上,他永远死不了,不是需要人们对文学重新定位,也不是需要政府倡导文艺才能起死回生,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现代人都喜欢快,他们都认为文学已经不可救要了。

纵观历朝历代文学的复苏都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越是社会的紧张时代越活跃,越是富裕的时代越不景气。文学是体现人精神价值的东西,当人们的精神都向钱看的时候,他就会到一边去歇凉,这是很正常的事。一个人对文学超乎寻常喜欢的时候往往也是精神危机的时候,但那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他是客串文学。

文学在当下,不是垃圾胜似垃圾。不但是正常的事,其实是好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全民焦虑
后一篇:俗美与雅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