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让子弹飞》:叙事的圈套与拆解的狂欢
(2011-01-29 03:18:22)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其他 |
《让子弹飞》:
叙事的圈套与拆解的狂欢
看过银幕上的《让子弹飞》,还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只有看过其他各种媒体上对《让子弹飞》的五花八门的评论,才算感觉到真正看完了这部电影。如此观影体验,不仅让每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毫不费力就能读懂德国学者罗伯特·姚斯的接受美学,而且直接印证了法国学者居伊·德波的奇观社会与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让子弹飞》不仅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场全民娱乐秀和持续不断的智力游戏,更是一桩事先张扬的、被媒体放大的社会文化事件。
即便不是蓄谋已久的不轨,也是很久积聚的无可奈何。通过《让子弹飞》,恃才傲物的姜文发现了一种得意洋洋的电影方法。玫瑰一样的带刺,而又泥鳅一样的光滑。别人的天赋往往是用来迫害自己的,如尼采、凡高和黑泽明;姜文的才华则是拿着一把枪,让子弹就那么在空中飞着,逼那些等待子弹落下的愚氓和观众就范。溢出的天才当然也是天才,但叙事的圈套只能施加一次。麻匪与恶霸的较量确实太过有戏,而拿着“穷人”当令箭的叙事,是在国产电影中最圆通、最心不在焉而又最不可思议的举动之一。当然,“穷人”是被拿着枪又拿着印还牛逼轰轰的“站着”的施舍了的,“跪着”的愚氓和坐着的观众自然是不需要感激,但任何的不满就是不知好歹,抗议更属无赖和泼皮。
观众自然都是识时务的。尽管在智力上和武力上都不能跟姜文他们比,但观众们各有心中的小欢乐或者大狂喜。网上的帖子确实可以形容为铺天盖地,还有那些口耳相传、乐此不疲的街谈巷议。这一幕幕拆解的狂欢,不仅把姜文装扮成具有大师风范的“内涵帝”,而且读解出许许多多令人心领神会的现实所指或令人毛骨悚然的政治隐喻。索隐派的重出江湖,其技术含量直逼60年前针对电影《武训传》所展开的武训历史调查记;那些在博客上或微博上围观的水军,仿若当年那些一呼百应的影评家和唯唯诺诺的知识分子。
历史的诡谲就在这里。不过现在情况有变。通过票房的攀高和点击量的提升,无论叙事的圈套,还是拆解的狂欢,结结实实都在“双赢”。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最好不要再搭上什么所谓的历史担当、文化坚守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