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在辋川
鲁涛
王维是中国文化史无法跳过的一个名字。因为在他身上凝结的文化标尺太多。在汇成泱泱中华文化的许多分岔口,都矗立着王维不朽的身影。
他是架设在“盛唐气象”的两个代表诗派——田园山水诗派和边塞诗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兼五七言古今体之长,存诗四百余首,艺术品质空灵精深,一度被后世与李、杜并提。
他书法工草隶,善画,在李思训、吴道子之外,别开一派。被明末清初“南宗文人画”的倡导者董其昌追尊为“南画之祖”。宋人苏轼评他诗画的判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成为中国传统画论的经典话语。
他擅音乐,“妙能琵琶”,曾任大乐丞,其诗为当时梨园乐工李龟年等广为传唱,《送元二使安西》被配乐度为传续至今的古曲《阳关三叠》,该诗也因而又得《渭城曲》之名。
他是典型的佛教徒。其名“维”、其字“摩诘”均取自佛教《维摩诘经》。约三十岁死妻后即开始向佛,直至后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临终仍“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被后世尊为“诗佛”。
他的人生轨迹和宦海心态,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集体缩影。一生几起几落,内佛外儒,又患得患失。鼎盛时曾为右相,与其弟“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附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本传)。为保全天年,又忍让、妥协,违心地做下了一些本不愿、不该做的事体,而最终官成身退。
王维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人。他的艺术成就在晚年攀上巅峰。而辋川山水,是王维晚年思想、感情和艺术的生长点。他大约在四十岁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初隐终南别业,后在蓝田辋川买得了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其水周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本传)。辋川,成了王维与天地自然相契合的栖息之地,抵御尘世纷扰的精神流放之所。诗写辋川山水,画状辋川空境。辋川与王维物我相交、融而为一。诗心共画魂长眠,将旷古绝响空留辋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