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圆运动之咳嗽

(2012-12-07 10:28:42)
标签:

转载

分类: 其他
原文地址:圆运动之咳嗽作者:楼兰公主

一、肝木失养上冲——咳嗽:

1、【处方】冰糖、大枣肉各2钱,当归、芍药、苦杏仁、枇杷叶各5分

2、【症状】无痰干咳,或者有痰而脉细沉,与左脉较右脉细者

3、【原理】该咳嗽是由于肝木失养,而后上冲肺家,造成的咳嗽,如果仅仅调理肺家,不顾肝木和中气,必使中气、津液更伤,木气更冲,致生他患。

4、【治疗思路】补中+润养肝木+润降肺金

              阴虚的补中——冰糖、大枣

              养肝——当归、芍药

              润降肺金——苦杏仁、枇杷叶

【温馨提示】

——小儿咳嗽脉细者,用猪肺煮汤,养肺即愈

二、肺金枯燥——不能生水以养肝木——咳嗽

1、【处方】扁豆、山药各1钱,生阿胶、枇杷叶各5分

2、【症状】无痰干咳,左脉必比右脉细,右脉若细,肺伤更重,鼻梁必青

3、【原理】因肺金枯燥,不能生水以养肝木,引发咳嗽。

4、【治疗思路】补中生金+润肺降肺

故补土生金——扁豆、山药

滋津液降肺金——生阿胶、枇杷叶

【温馨提示】

——小儿病以全不用生姜为妥,因小儿脏器薄弱,受不住生姜辛散之力,唯寒吐时,可以用生姜汁少许,降胃胆肺极佳。

——小儿咳而泻绿粪者,山药、阿胶并用亦能医治。

三、脾肺虚弱——咳嗽

1、【处方】扁豆、山药各1钱,小枣2枚,半夏、杏仁、桔梗、陈皮各3分

2、【症状】咳声不干,脉不沉细。可以通俗理解为:咳声中有痰。

3、【原理】由于脾肺虚弱引起的咳嗽。

4、【治疗思路】补土生金+补脾肺津液+降肺除痰理气

补土生金——扁豆、山药

补脾肺补津液——小枣

降肺除痰理气——半夏、杏仁、桔梗、陈皮

四、中气虚寒、肝木失养比较严重——日重夜轻之咳嗽

1、【处方】八珍汤——党参、茯苓、白术、炙草、当归、芍药、川芎、熟地各5分或1钱。

2、【症状】咳嗽,日重夜轻,脉象必浮虚

3、【使用须知】以上三种咳嗽,用了以上方法不见效果,可用八珍汤。

4、【调理思路】大补中土以降肺经,资助血液以降胆经,胆经降,肺经自降,其咳自止。

故温补中土+养血潤肝降胆=同时降肺经

补中土虚而不寒——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炙草

润养肝木降胆经——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五、肝胆病热——充塞肺家——日轻夜重之咳

1、【处方】四逆散——枳实、柴胡、白芍、炙草各5分

2、【症状】干咳,气紧而喘,脉象沉涩有力,半夜交寅(凌晨3点-5点),病必加重,且烦。

3、【原理】肝胆病热,充塞肺家。

4、【治疗思路】清热、舒木郁+补中气+通降肺气

清木热、舒木解郁——柴胡、芍药

温补中气——炙草

通肺气、清肺热——枳实

六、肺燥——日轻夜重之嗽

1、【处方】麦冬、花粉、半夏、杏仁、桔梗、陈皮、生甘草各1钱,细辛5分

2、【症状】咳嗽,日轻夜重,咳在下半夜,痰中带水,脉象,不沉涩,而沉中两部现弦者

3、【原理】肺燥金结,将水聚于胃间

4、【治疗思路】因咳的原因在肺燥

故润肺开结、清肺热+降肺逆、化痰理气+补中气+温水寒

润肺开结、清肺热——麦冬、天花粉

降肺逆、化痰理气——半夏、杏仁、桔梗、陈皮

补中气——生甘草

温水寒——细辛

七、外感于寒,卫气闭住内敛之热——咳嗽

1【处方】麦冬、紫菀、炙草各2钱

2【症状】咳嗽,无痰干咳,或者有痰脉沉

3【原理】外感于寒,卫气闭住内敛之热,导致的咳嗽,此方有麻杏石甘汤之法变通而来,用麦冬代替石膏,紫菀代替麻黄。

纵深阅读——麻杏石甘汤

见82页——实证篇

咽痛而兼咳喘发热,(脉象)热有根底,重按扔热(实),只有昏睡,并无烦躁,或兼泻黄沫,小便或长或短,是为麻杏石甘汤证。用生石膏、杏仁泥、炙甘草、麻黄绒各5分,一服病愈即止。此证,面色必不红,脉必沉实,舌根舌中必有干黄胎为据

见106页——外感喉痛篇

此症恶寒,微发热,却恶寒特别之甚,而体痛,舌有黄燥胎,口臭,喉痛极剧,脉象紧而有力,或沉细有力。恶寒,脉象沉紧有力,为必要证据。乃外感风寒,卫气闭住内敛之热之证,方用麻杏石甘汤,麻黄2钱,杏仁3钱,炙草1钱,生石膏3钱,热服即愈。麻黄开卫气之闭以舒肺而止身痛,杏仁降肺润肺,生石膏散热结以止喉痛,炙草补中气,如口臭而舌苔厚腻,时时欲呕者,加生大黄5分火1钱,以清胃间浊热乃愈。脉沉紧有力,卫闭热结之象,麻杏石甘汤之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