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交往的三个心理规律

(2019-12-06 09:46:05)
标签:

张松鹤心理工作室

心理咨询

健康

人际交往的三个心理规律

    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有深刻的心理基础。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之一便是心理位矩。所谓心理位矩简单讲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评估人际心理位矩,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心理学专家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亲近到疏远分成9个等级,即从+4级,经0级到-4级(如图)。

         4         2     1       0   1   2    3     4 

            *----------* ---------- *----------*-----------*-----------*------------ *---------- *-------------- *

                疏远                                      临界                                                          亲近

 

0级,表示人际交往的临界状态,即交往愿望真空状态,比如在车站等车的时候,一个人盼望车子快来而无与人交往的愿望,这时的心理位矩便是0级;

1级,表示对对方有好感、有主动进一步交往、继续相处的意向的状态;

2级,表示能主动提供帮助、但是有一定的回报期望状态;

3级,表示能主动提供帮助、一般不求回报,有比较强的信赖感、能告诉对方自己内心的秘密(但只局限于不违背社会道德、价值等准则的秘密)的状态;

4级,能主动提供帮助、不求任何回报、愿意为对方做出牺牲、愿意告诉对方任何内心秘密、对对方有极强的信任感的状态;

1级,对对方心存不满、但尚能相容相处的状态;

2级,存在有较强排他性、并且有了一定的攻击倾向的状态;

3级,有很强的排他性、冲突具体化和表面化、有报复倾向但不采取极端手段的状态;

4级,有极强的排他性、报复时会采取极端手段的状态。

了解心理位矩的各种情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就能加以运用了。

其中,有三个心理规律是值得注意和掌握的。

第一个规律是双向距离的可能不等值律。它指的是人际交往双方对他们之间的心理位距的认识可能不一致。

逢年过节亲戚间走动,往往相互送些礼品,你来我往很自然,因为这时大家都认识到双方间的交际距离都处于+2级。但如果其中有人把心理位距提高到+3级,对方送他一件礼物/帮他办成一件事等,他觉得“好友”之间“熟不拘礼”,想今后有机会他同样会帮助对方的,没有及时表达心意。可对方那人仅仅把他看成是+2级的朋友,没能得到回报,自然会心生不满,认为对方不懂人情,于是疏于往来了。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误会和损失。

第二个规律是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可能不等值律。这是指交往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心理位距的认识可能发生偏差。生活中常见的自作多情便是一例。例如某男对某女产生好感进而心生恋情,往往会单方面迅速缩短心理位距,并假想对方也一样,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某男的认知距离达到+3级乃至+4级,而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仅仅是+2级甚至只有+1级。于是,某男对某女的感情便成为自作多情,甚至发展为单相思病。这种错误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加以避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第一、第二条规律是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要求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对他们心理位距有一个清醒准确的认识。

第三个规律是即时距离与基础距离的可能不等值律。它通常可以运用在交往活动的偶发事件中。例如,平时有+3级交情的两个好朋友,因一时误会闹了矛盾,这时+3级的基础距离,便可能在短时间内暂时下降到+2级,但隔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人气消了,双方回升到原有的心理水平,兴冲冲去找他朋友言归于好,不料对方未恢复得那么快,仍处于-1级,态度自然冷淡,使他碰了个软钉子。所以,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即时距离,看准时机,才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中的心理位距,既有相对稳定的基础距离,又有不断变化的即时距离,我们必须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能成为人际交往中的成功者。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与人发生过误会?请反省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可不可以试试用上面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朋友之间会因为误会而发生矛盾,有些人因为伤心而使原来的友谊中断。但事实上,其中有许多人是因不懂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而造成的。一般而言,人际误解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适度不对:

就像父母因为溺爱会惯坏孩子一样,好心未必总会有好结果。任何事都不能过度。对朋友好过头,朋友也许被宠坏,也许会感到受束缚,也许会觉得承担不起。所以,适当的量很重要,即使是爱和关怀。一头冷一头热,双方对双方关系程度的认知若距离巨大,自然容易造成误会和麻烦。

方法不对: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脾气的人应有不同的人际交往方法。否则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甚至好心得不到好报。所以,学习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拿错钥匙别断在锁眼里这类情况发生。

观念不对:

比如在考场上,同桌好友要你将答案告诉他,而你为了他不犯错而未答应他。从你看,你是好意,而对他,则有可能认为你不够义气。不同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态度会使人发生碰撞、矛盾。

因此,当与人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时,首先要通过自我反省或与对方诚恳交流,搞清究竟是什么原因才造成好心做错事的情况发生,然后有的放矢地予以解决或改善,或改变方式或纠正方法,或在观念上加以沟通。

      如果最终双方能重归于好,当然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是,如果你竭尽 全力仍无法改变局面,那也不必太难过。也许你们本来就个性冲突,难以融洽。交往毕竟是件取决于两个人的事,若其中一个人走得太累,又有什么意思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