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沙龙(8)“优秀学生”离家出走案例分析

标签:
家长沙龙期望亲子关系张松鹤心理工作室教育 |
分类: 家长沙龙 |
文/张松鹤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懂父母心思的人。所有的孩子,都从幼年开始,细细地读父母这本书。有的孩子读出父母对自己的信心,就用一生追求成功;有的孩子读出父母对自己的失望,就用一生酝酿失败;有的孩子读出父母对自己的依赖,就用一生走不出父母的视线;有的孩子读出父母对生活的乐观,就用一生创造自己的幸福……
看到这个孩子,你很难和“离家出走”联系起来:身高约1米75,皮肤白皙、衣服整洁,文质彬彬的样子。见到我时略有一丝难为情,随即就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完全是中学校园里标准的“优秀学生”形象。
“我初中的基础很好,本该进4校(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二附中、交大附中)的,中考发挥失常,只考进了一个区重点。父母老师对我的期望都很高,认为我在这个学校里保持在前3名应该是轻轻松松的,中考没考进4校,高考时一定要考进4大名校(复旦、交大、同济、财大)。(家长和“4校”较上了劲)在他们眼里,考上4大名校才叫考上大学了。(什么表情?)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考班级第一,全年级第5名,爸妈不是很满意。期末考试退到了年级第10名,结果发生了很惨烈的家庭战争。爸妈说再退步的话就不让我上学了。谁知这次考试成绩更差,考年级20几名。想着爸妈上次的样子,心里很郁闷:考年级前3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我无法面对他们的失望,心想,这个学不上也罢,出去闯闯直接找工作去。
在外边这几天,白天我试着去找工作,晚上住在网吧里。昨天去找同学帮忙时,被同学‘出卖’,硬把我送回家里去了……”
现在刚刚进入3月份,这个学期开学不到1个月,又接连不断有初三、高三的学生家长来访,说在这节骨眼上孩子不想上学了,该怎么办。有3例和小涛的情况惊人地相似:学校、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都很高,要想各阶段目标均“达标”的话,每天只能睡5、6个小时,有个孩子说最近只能睡3个小时左右。
有个到高三下“撑不下去”的学生说:“一个寒假就那么几天,我们竟然有80多份卷子要做完。要完全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做,那会死人的!”
期望理论公式M=∑V × E,告诉我们只有当V、E都高时,M才最大。也就是说当孩子认为面前这个目标对他而言价值很大,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时,他的行动力才会最大。
在上面的案例里,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无疑对孩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目标”无论对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价值”都是巨大的。学生认同了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并努力付诸行动。
努力一段时间后发现,要牺牲掉所用的业余爱好,每天只睡5、6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达到或者还达不到目标。那么,漫漫地,E越来越小,M就越来越小。平常我们说的“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好目标。如果跳几跳都摘不到桃子吃,情商高的孩子就不会盲目地去跳了(表情:微笑)。
对于这一类孩子,家长若能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共同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适当的阶段目标,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而且对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初、高三的家长朋友们,拿捏这个度是多么重要,有多少孩子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