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2017-05-30 08:31:45)
标签:

通化县老岭峰

集安老岭

棒槌园子山

新红老秃顶

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类: 户外游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2017422日,通化、白山、长春三地17名驴名成功穿越通化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六座山峰,成功实现了保护区大环线穿越,海拔累计升降3860米,行程23.8公里,用时14个小时。

通化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通化县石湖镇。有原始森林101公顷、野生动物150种、植物1100多种。这里曾是东北抗联的重要密营地,是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20165月,通化石湖新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有6座海拔较高的山峰。分别是:石湖老岭峰(海拔1589米,系长白山支脉老岭山脉的最高峰)、棒槌园子山(海拔1414)、棒槌园子前山(海拔1391)、新红老秃顶子(海拔1387)、集安老岭(海拔1442)、集安老岭次峰(海拔1432)。其中,集安老岭、棒槌园子前山、石湖老岭峰位居东北五十峰之列。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环线穿越路线图。

422凌晨3时,我们两台车从通化市区出发,在鸭园大桥接上白山驴友若水和寸草根。清晨4时许到达果松镇,与昨天晚上住宿在镇里的长春驴民公社自由者、林中小溪等10名驴友会合。至此,来自通化、白山、长春三地参加石湖大环线穿越的17名驴友集结完毕,共计4台车开往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早上5点多钟,我们顺利抵达保护区内的泊车地点(41°21'41.95"北,126°13'9.33"东;海拔870)。由于登山起点和下山终点不在一个地方,我们安排一辆车停泊在下山终点附近的位置,以便下山后接送驾驶员到登山起点取车,这样可以节省队员们2.2公里的徒步里程。

5:15时,全体队员整装完毕,开始了穿越之旅。第一个目标是石湖老岭主峰,地面里程约3公里,海拔上升700多米。主峰上面建有防火瞭望塔,在防火期内工作人员需要每天上下山观测瞭望。在泊车地点东面的房屋后面,有条山路通往石湖老岭主峰。我们沿山路(41°21'45.27"北,126°13'12.36")向主峰穿越,先是登上一个陡峭的山坡,五六百米的地面距离拔高200多米,海拔高度达到1060多米。这段路程让许多队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短暂休整后,继续向上穿越,地势平缓了许多,脚下有明显的山路,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积雪。先后经过灌木杂丛、林木、乱石窖、藤条杂树、荒原草甸等地貌,早上7点钟,全体队员顺利登顶海拔1589米的石湖老岭主峰(41°22'40.27"北,126°12'34.13")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从穿越起点沿林间山路攀爬到海拔1060多米的小山坡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通化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峰峦叠嶂,簇簇白雪点缀其间。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石湖老岭主峰生长着高山草甸。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在老岭主峰的盼望塔下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通化浅醉一生、彷徨,白山若水、寸草根,通化玉龙雪山、笨笨牛、小牛。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长春驴民公社专程赶来参加穿越海拔的10名队员,领队为自由者、林中小溪。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通化、白山、长春三地驴友合影留念。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站在瞭望塔上环眺四周。这是东面群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南面群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西南方向群山。铁塔下面的山包即是老岭峰最高点,也是我们向第二个目标棒槌园子山穿越的必经之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北面群山。

队员们在老岭主峰铁塔下休整、早餐,然后向第二个目标棒槌园子前山穿越。这段3.5公里的路程是环线穿越的难点之一,一是地貌复杂,从老岭主峰需要穿越没膝的积雪、倒木、藤条、山脊悬崖等地貌,沿途有几处斜切走向的分岔山脊,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带到沟壑中;二是海拔升降强度比较大,先是下降360多米,然后再沿山脊一路攀升200多米,海拔累计升降560多米。

我们在穿越这段路程时,为了躲避西南走向主山脊上的悬崖峭壁,一度向西北方向斜切的偏大,导致费了很多周折绕行几个分岔的小山脊。经过此次实地探路,完全可以紧贴西南走向的主山脊,沿右侧(西北方向)穿越,遇有阻碍绕行后及时再回到主山脊上。上午8:30时,全体队员穿越到山脊的最低处(41°22'1.99"北,126°11'48.00"东;海拔1229)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从老岭主峰沿山脊方向穿越,没膝深的积雪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硬壳,需要倾尽全身力量踩下去,趟出一个个的脚窝。好在这段路程只有百十米,几名队员轮流开路很快就排除了困难。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队员们都没有想到这个季节还会有积雪,纷纷称道这是意外的收获。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随着海拔下降,积雪完全消融。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上午8:30时,全体队员穿越到山脊的最低处(41°22'1.99"北,126°11'48.00"东;海拔1229)

从此处继续向前,有明显的山路通往西偏南方向。循着山路一路向上,先后穿越两个小山峰和几处荒秃的土石地后,爬上第三个山峰就是棒槌园子山了,其标志是山顶矗立着一棵枯树。

在向棒槌园子主峰穿越途中,我追上了小牛和笨笨牛(两人系夫妻),他俩站在路旁在嘀咕着什么。

我问小牛:“怎么了?”

他说:“笨笨牛光顾着低头走路,一脑袋撞树上了。”

我:“没事吧?”

小牛:“撞了个腚墩!笨笨牛说她眼冒金星,从脑干一直麻到颈椎……”

笨笨牛经过短暂的休整,有惊无险。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向棒槌园子主峰穿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穿越途中经过的土石地带,身后是石湖老岭主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上午9:30时到达棒槌园子主峰(41°21'53.36"北,126°11'0.75"东;海拔1414)。在这个山峰的西南方向500多米,还有一个海拔1391米的高点,即棒槌园子前山。大多数驴友都是从新红老秃顶子方向穿越棒槌园子前山,而象我们这样从石湖老岭峰穿越棒槌园子前山的路线还没有其他人组织过。因此,大多数人只到过海拔1391米的棒槌园子前山,而鲜有人到达棒槌园子真正的高点,即海拔1414米的这个山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从棒槌园子主峰继续向西南方向一路狂奔500多米,9:45时到达棒槌园子前山(41°21'43.75"北,126°10'44.98"东;海拔1391)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长春驴民公社领队自由者裤子上挂满了“球球”。

从棒槌园子前山到下一个目标新红老秃顶子,需要穿越2.7公里。鉴于山脊有路比较好走,我和者哥(自由者)沟通后,要求大家尽可能提速,争取更多的时间留给最难穿越的路段——集安老岭主峰至次峰,那是一段全是悬崖、倒木、荆棘和藤条的艰险路线,也是这次大环线穿越最困难的路段。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从棒槌园子前山向新红老秃顶子穿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抵达新红老秃顶子。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上午10:50时,经过一个小时的急速穿越,全体队员登顶海拔1387米的新红老秃顶子主峰(41°20'19.07"北,126°10'37.56")

距离午餐的时间还早,虽然队员们都感觉有些疲惫了,但我们还是决定继续穿越2公里,到达新红老秃顶子东南方向的山沟里午餐和休息,顺便可以在那里补充一下水源。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向新红老秃顶子东南方向的山沟补水点穿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回望新红老秃顶子。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中午11:30时,在山沟觅得一处补水点(41°20'6.88"北,126°11'37.84"东;海拔1090),午餐、休息。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经过半个多小时休整,继续沿山沟里的林道穿越前行,接下来的目标是集安老岭主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从一处稍缓些的山坡处攀爬到山脊上,继续沿山脊上的小路逆时针方向穿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这段山脊平坦开阔,山路易行。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沿山脊逆时针绕行这座圆锥形的山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中午12:20时,到达山脊的三岔路口(41°19'44.25"北,126°12'12.64"东;海拔1130),在此需由东南方向的穿越折转为东北方向,沿山脊走势爬升几个看似起伏不大但却相当消耗体能的小山包。

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穿越,加上阳光正盛,队员们陆续感觉到了疲惫。这个位置距离停车点太远,下撤路线不理想;更无人提出下撤,大家都在咬牙坚持,对今天的大环线穿越志在必得。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向集安老岭主峰穿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队员们休息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多了起来。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下午14:30时,终于登上了海拔1442米的集安老岭主峰(41°20'39.82"北,126°13'38.43")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集安老岭主峰合影留念。

接下来是大环线穿越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了。从集安老岭主峰到集安老岭次峰地面距离约2.5公里,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直到下午17:10时才登上集安老岭次峰。

前面交待过,这段路程全是悬崖峭壁、倒木、乱石窖、枯枝藤条,很多地段的山脊上矗立着悬崖巨石,大都需要从穿越方向的左侧(北面)绕行,有的地方稍微绕行一下就能过去,有的地方却需要下切百十米的陡峭山坡,再从荆棘杂丛中钻爬到山脊上。路况难行,加上体能下降,这是一段让我们走得最为崩溃的路线。

长春驴民公社的一位队员由于旧伤复发,在距离集安老岭次峰1.2公里的山脊处放弃继续登顶,安全下撤。值得一提的是,长春驴民公社的队员装备精良,很多人都自行下载了穿越路线,随时掌握穿越进程;尤其是每个人都配备了对讲机,确保通讯畅通,这在野外穿越中十分重要。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翻越悬崖峭壁。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穿越灌木杂丛。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穿越冰雪地带。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绕行悬崖峭壁后,再攀爬陡峭的山坡,返回山脊。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露营驴友丢弃的垃圾。这是根本无法自然降解的垃圾,由于积雪覆盖,我只能把能够发现的垃圾带下山去。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2016521日,我们一行4人从集安老岭次峰穿越石湖老峰(与此次路线完全相反的大环线穿越),头天晚上因为醉酒,状态奇差,发现这些垃圾时,实在无力背下山去,于是决心在下次穿越中完成这份心愿。

今天,我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但有些垃圾被积雪覆盖,清理得不够彻底。我已经三次穿越集安老岭次峰—--主峰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勇气再次穿越到这里?如果有机会,我会继续将这里的垃圾清理干净。这是那块丢弃垃圾的坐标:41°20'27.91"北,126°13'56.69"东;海拔约为1345米。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我第三次登上了海拔1432米的集安老岭次峰(41°20'44.02"126°15'2.55")。因为这里筑有地标,而且比海拔1442米的集安老岭主峰开阔得多,所以,大多数人以这里作为集安老岭的标志。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下午17:10时,全体队员登顶集安老岭次峰。

残阳西下,渐隐林间;山风阵阵,寒意袭人。我们在峰顶合影后,匆匆下撤。从山坡下撤到山沟底部,再沿沟谷内两岸忽左忽右的山路疾行。这是一条由南向北流向的河流,至沟口处汇入由西向东流淌的大河,大河对岸是我们乘车的公路。在这条大河右岸(南面)逆流而上约200余米处,河中有一倒木,踩其顺利过河。

因为,山就在那里——石湖大环线六峰连穿琐记

▲踩着河中倒木过河。

傍晚18:20时,除长春提前下撤的驴友外,我率先完成了石湖大环线的穿越行程,用时13小时。随着队员们陆续出山,夜色渐浓,我载着司机回泊车点取车,再返回到下山点等候下山的队员们。至晚上19:30时许,全体队员顺利出山。回顾整个穿越行程,共计爬升1900米,下降1960米,累计升降3860米,穿越里程23.8公里。

同样的山峰,不同的路线,不同的伙伴。2016521日,我顺时针方向完成了石湖大环线穿越(正穿),从清晨6时走到午夜23时。时隔一年,今天我又逆时针方向完成了石湖大环线穿越(反穿),从清晨5:15时走到傍晚18:20时。

同样的山峰,不同的时间,不一样的心境。在完成反穿石湖大环线的那一瞬间,我告诉自己,以后不会再走这条路线了。时过境迁,在一周之后写下这篇游记的时候,我又在问自己:还会不会有勇气再走这条线路?

我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因为,山就在那里。那就把答案交给时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