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临江老黑山

标签:
三上老黑山铜山村东北五十峰临江铜矿六道沟镇 |
分类: 东北五十峰 |
2016年2月21日(周日),我们早晨五点半从通化市出发,驱车前往老黑山登山地点。
铜山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东北-—西南走向的沟壑之中,海拔仅有600多米。沟壑的西北面山坡上零星散住着人家,还有很多废弃的房屋,有的只剩下了残垣断壁。沟壑东南面的高岗上是错草村,大片的村落和庄稼地,一片繁荣的景色。
铜山村是曾经繁华一时的临江铜矿。任何矿产资源都有枯竭的时候,临江铜矿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及安排职工重新就业等问题。现在,临江铜矿已经成立留守处,解决老矿山遗留问题:对不够退养年龄的实行买断工龄;成立硅藻土有限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可自愿在新公司上岗和入股。还有一些职工调离了临江铜矿,前往通化县赤板矿、通化钢铁公司等单位就职。另外,临江铜矿还在六道沟镇新盖了职工家属楼,铜山村的职工陆续迁进了新居。
如今的铜山村虽然人烟稀少,但街面的积雪清理的很及时,可容一辆车从容通过,如果会车就很困难了。上午9时,我们在登山的路口处停车(N:41 °39′02.92″;E:127°16′52.85″),此处海拔为598米。
在登山点跨过道下的小河,爬上陡峭的山坡,沿小路蜿蜒而上,是一条通往半山坡几户人家的捷径。从山脚到这里,1.5公里的距离海拔上升300多米。这条捷径在厚厚的积雪中只有一行深深的脚印,需要踩着脚窝循规蹈矩而行,稍越雷池半步则会陷入没膝的积雪中难以自拔。到达半山坡的几户人家处,视野豁然开朗。对面错草村的风光一览无余,高山平岗之上的村庄与沟壑纵横的峰峦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卷。更令人惊奇的是,七十多公里之遥的长白山在云雾飘渺的天际清晰可见。
狗吠声惊扰了半山坡的几户人家。一位大哥得知我们要登老黑山时直摇头,“山上的雪齐腰深,上不去!”“从这里往前走,是一条砍柴的路,可以往里走一段。”他的话让我感受到了大山深处人们的纯朴与善良。
我们沿着砍柴的林道走了大约1公里左右,雪越来越深,开始换上雪踏。再走不多远,完全没有了道路。在海拔1100多米处,开始向左上方高点直接穿行,登顶1350多米的小山包,然后再沿山脊穿越老黑山主峰。
冬季登山虽然雪深强度大,但也将枯枝藤条等压在了雪下,比夏天在灌木杂丛中穿行从容了许多。这里的积雪深及腰部,松软晶莹,雪踏踩下去几乎到底,需要借助登山杖和树木的支撑向上攀爬。在绕过几处倒木后,我们成功登上预订路线中的小山包。山脊上由于劲风吹拂,积雪较浅并且形成了硬壳,走在上面如履平地,轻松惬意。沿山脊走不多远,山势突兀陡峭起来,爬上面前这个山坡就是老黑山主峰了。
依旧是没腰深的积雪,每行一步都十分艰难。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几株柏树。脑海中忽然想起当年周繇教授曾在老黑山考察过的事情来。2011年8月至10月,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植物资源专家周繇教授与临江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在老黑山区域发现了一片树高10余米、胸径30厘米、保存完好的长白侧柏群落,树龄最长的达到200多年。长白侧柏别名为朝鲜崖柏,木质非常坚硬,有香气,边材白色,心材淡红色,生长极为缓慢,每年主干只增粗1毫米左右。我对树木没有研究,不知道这几株柏树是不是鼎鼎大名的长白侧柏?
胡思乱想中,我们终于登上了老黑山主峰。这里是一片面积不大的开阔地,开阔地的西边有一簇小山包,上面生长着几株松树、桦树和一些灌木,如果在夏季,还可以看到积雪下面的一块巨石,这就是老黑山的至高点了。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深以为然。万山之颠的皑皑白雪、云烟深处的长白山、湛蓝的天空、风和日丽的初春暖阳让我们深深陶醉,除了此情此景,世间琐事杂念皆抛脑后。
下山的时候,我们按原路下撤到半山坡几户人家的地方。再沿一条清过雪的一米多宽的山路曲折而行,直抵山下的公路,这条路距离虽然长些,但比我们上山的路好走了许多。到达山下公路后,再徒步1.2公里,于下午15:30时抵达停车位置,晚上19时30分返回家中,顺利结束了老黑山穿越之旅。

半山坡人家对面高岗上的错草村。

从半山坡人家处眺望70公里之遥的长白山。

穿越途中。
穿越途中。

老黑山主峰,海拔1452米,东北五十峰之一。

半山坡处的几户人家。

下山途中。对面那条折向高处的山路通往山岗上的错草村,冬季因积雪车辆无法通行。

铜山村一角。

大山深处的铜山村委会,距离沟口鸭绿江畔的六道沟镇20公里。

危楼高百尺。

废弃的尾矿坝见证了当年的繁华。
老黑山主峰坐标。欢迎各位驴友挑战东北五十峰。

我们的穿越路线图。行程10.2公里,用时6个半小时,海拔升降16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