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2014-05-07 20:08:21)
标签:

通辽市奈曼旗

舍金嘎查

红山文化

西拉木伦河

中华文明的曙光

分类: 户外游记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如果你没有到过沙漠,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没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无法真正体会到茫茫瀚海的雄浑与壮美(《中国地理》语)

2014513日,我随白山户外一行36人往返驱车1500多公里,走进科尔沁沙地,从包古图沙漠边缘的通辽市舍金嘎查穿越至赤峰市的团山子嘎查,平均海拔370米,穿越行程12公里。这是我继去年穿越库伦旗塔敏查干沙漠后,再次领略沙漠的无限风光。

与去年沙漠之旅体验不同的是,这次我更多地是对沙漠的思考,确切地讲,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穿过历史的风烟,透过沙漠的那一端,倾听那段早于长江、黄河流域文明1000多年的红山文化。是西拉木伦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昔日的科尔沁大草原,以及西拉木伦河这条让世界惊艳的“祖母河”,即将成为人类的遗产......

——题记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面积大约5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内蒙古通辽地区,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曾经,这里是草茂水美的科尔沁大草原;曾经,这里孕育了西拉木伦河流域灿烂的红山文化。而今,昔日的科尔沁大草原已经变成了科尔沁沙地,沙化的土地已经占到了草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曾经是人类文明史的发祥地,如今变得满目疮痍,让我的这次沙漠之旅充满了沉重雄厚之凄美,以至归来数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沙漠的影子仍然魂牵梦萦。后面文中我对科尔沁沙地的前世今生、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有专门的叙述。

我们这次穿越的起点是舍金嘎查附近的一个沙漠,属于通辽市奈曼旗管辖,舍金嘎查是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辖属的一个村子。向西穿越不久即进入了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最后抵达敖润苏莫苏木团山子嘎查,结束了沙漠穿越之旅。

由于穿越的沙漠属于奈曼旗包古图沙漠的边缘,而且走的野线,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回顾整个活动区域,西部是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未进入),西南部是赤峰市敖汉旗的团山子嘎查、东部是奈曼旗的舍金嘎查,跨越了内蒙古的通辽和赤峰两个地级市。

我们穿越的沙漠,都属于科尔沁沙地的范围。沙漠和沙地有什么区别呢?地理学上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为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为沙地。沙漠是指地表被大面积沙丘覆盖,一般以流动沙丘为主,干燥多风,缺乏流水和植被稀少的地区。而沙地是指地表被沙丘或细沙覆盖,通常以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为主,多风少水流和植被较少的地区。

从严格意义上讲,科尔沁属于沙地,不属于沙漠地貌。因为是从舍金嘎查开始穿越的,因此,我们姑且就称其为舍金沙漠吧。

为避免日后以讹传讹,特作如上交待。

科尔沁沙地的前世今生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早在人类出现以前,我们这个星球就已经历经了无数次的沧海桑田。自从有了人类活动以来,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步地趋于恶化。

科尔沁沙地的前身是科尔沁大草原。科尔沁沿用的是蒙古族部落的名称,很多人对科尔沁大草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真正意义的科尔沁大草原已经不复存在。曾经草丰水美的科尔沁大草原正在逐步沙化,成为沙漠化的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

科尔沁的名称由来已久,人类的文明可追溯到商、周以前。早在五千年以前,辽河流域的科尔沁大地已经孕育出了高度的人类文明,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北遥相互映,托起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曙光。东胡、乌桓、鲜卑、柔然、敕勒、突厥、契丹、库莫溪、女真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活跃在科尔沁草原上,并由此内迁或入主中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文明和历史。元代,蒙古人彻底控制了科尔沁草原,并创建了强大无比元代王朝。

历史上的科尔沁大草原东起嫩江、伊敏河,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南至辽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面积大约4560万平方公里,现在已不复存在。今天的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多公里,面积约5 万平方公里。属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通辽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科尔沁沙地的主体曾经是水草丰茂的科尔沁大草原,在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畜牧区,河川众多、牛羊肥壮。但到了19世纪后期,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超载放牧,赤峰以北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坨子地扩大,加上气候干旱,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

今天的科尔沁沙地贯穿于内蒙古、吉林和辽宁省,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沙区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地面积5.2万平方公里。而內蒙古就有4.78万平方公里,占科尔沁沙地92%科尔沁沙地虽然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等河流穿梭而过,并有众多支流犬牙交错其中,对沙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涵养作用,但目前仍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扩大。虽然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然而治沙效果并不明显。通辽市是科尔沁沙地主体地区,也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科尔沁沙地南端距沈阳市中心仅120公里。

科尔沁沙地中的几个知名沙漠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穿其中。科尔沁沙地最显著的地貌特点是坨甸相间,当地人称为“坨甸地”。坨子地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沙丘,甸地是指相对高度在2 米之内较平缓的沙土地,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羊草、冰草等。甸子地是指分布在坨、甸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

荒漠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面积大约160万平方公里。主要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八大沙漠是指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柴达木、库姆塔格、库布齐、乌兰布和沙漠。四大沙地是指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沙地。

如果算上沙漠化的土地,总面积已经达到了260万平方公里,是耕地面积的2.5倍,对4亿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不利影响。据统计,我每年因为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百四十亿元人民币。

在科尔沁广袤的沙地,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漠地貌。主要有奈曼沙漠、包古图沙漠、勃隆克沙漠、塔敏查干沙漠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沙漠,因为临近某个村庄或小镇,就以行政区划地名而命名了,如白音他拉沙漠。

奈曼沙漠。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附近。自古以来,大漠戈壁就是人迹罕至、充满苍凉雄奇和神奇色彩的地方。走进漫漫黄沙,如今的大漠不见了刀光剑影,远去了战马嘶鸣,曾经的悲欢离合、自然界的沧桑变迁在这里都已被时间冲刷成了一个个遥远的故事。

包古图沙漠。位于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东北45公里处,距111国道20公里,属于科尔沁沙地腹地,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米。北起白音他拉苏木的包古图嘎查,西至大沁他拉镇的舍金嘎查,呈狭长带状结构,有穿沙公路穿梭其中。整个沙漠峰峦起伏,广袤无垠。晚上露宿沙漠,落日、晚霞、大漠、孤烟、驼铃悠扬......游客可进行骑骆驼、徒步穿越、滑沙、溜沙、沙疗、沙漠滑翔伞等活动,切身感受长河落日、大漠驼铃壮美;还有沙漠汽车拉力、沙漠卡丁车、沙漠摩托车越野等各种挑战赛项目,尽享沙漠的独特魅力。

勃隆克沙漠。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乡),距赤峰市120公里,是集沙漠、草原、奇山、怪石、湖泊、原始次生林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赤峰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红山)而得名,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腹部。

塔敏查干沙漠位于通辽市库伦旗,自奈曼旗东部伸入到库伦旗,曲折蛇行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号称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是蒙语魔鬼或地狱的意思。塔敏查干沙漠呈东西走向,在库伦北部坨甸区的南沿,海拔250米—300米之间。沙漠的东部边缘,有个好汉坡,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摩托车越野爱好者前来参加赛事活动、体验沙漠魅力。

西拉木伦河,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的前身是科尔沁大草原。说起科尔沁大草原,就不得不提到一条重要的河流——西拉木伦河。这是一条大致由西至东横贯科尔沁大草原的河流,其上游有清代著名的乌兰布通古战场遗迹,至今清晰可辨。

西拉木伦河蒙古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河。古称潢水、饶乐水、吐护真水,全长380公里。它的源头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从海拔1420米的白槽沟河汇聚而成,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等地,在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发源于河北省的老哈河汇成西辽河,与发源于吉林省的东辽河汇合后称为辽河,流经辽河平原,在辽宁省注入渤海。

西拉木伦河流域草丰水美,孕育了辽阔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使这里成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红山文化即发端于此。

红山文化遗址因1921年最先发现于赤峰东北部的红山(海拔522)后面而得名。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延续时间长达两千多年,以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为中心,北起内蒙古赤峰,南至辽宁朝阳、凌源、河北北部,东至内蒙古通辽、辽宁锦州地区,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辽西地区陆续发现并挖掘了近千处遗址,1954年命名为红山文化。

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勤劳勇敢的红山先民,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比黄河、长江流域等远古文化更加领先一步的原始文明。可以当之无愧地说,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人类文明的滥觞和摇篮,是中华文明发端的曙光。

西拉木伦河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发生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比黄河、长江流域的人类文明早了1000年。然而,就是这条让世界惊艳的“祖母河”,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流域萎缩、流量锐减,在故土留下了无比的凄情,即将成为人类的一份遗产......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走进科尔沁沙地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沙漠中的生命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的黄昏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公路边上的科尔沁沙地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的国家边缘,有公路穿越沙地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坨甸地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边缘的防护林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边缘的耕地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科尔沁沙地边缘的植物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
走进科尔沁沙地·舍金沙漠——倾听远古文明的呼唤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