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不是政府剥削老百姓的一种手段?

标签:
杂谈 |
再来个紧缩就是绝配
http://img.baidu.com/img/iknow/icn_point.gif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5-30
16:22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赤字的方式实现。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实现。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 此外,有人将财政政策分为物质性财政政策与符号性财政政策,分配性财政政策、调节性财政政策与再分配性财政政策等。
紧缩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
http://img.baidu.com/img/iknow/icn_point.gif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9-12-30
22:51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紧缩? 扩张财政,扩张货币,紧缩财政,扩张货币和扩张财政,紧缩货币政策都比较好理解,唯独双紧缩不太明白。 从效果上看,利率保持稳定,但国民收入下降,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保持利率稳定? 或者说世界经济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种宏观调控的现象?
提问者: tianzhiyou1 - 二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都是相互配合着使用,你问题里问到这个是紧缩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或“双紧”模式,这种政策的实施背景是社会总需求严重超过社会总供给,有强烈的货币膨胀势头,物价涨幅过高,经济过热。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么就需要采取“双紧”政策了。 再有你提到的“从效果上看,利率保持稳定,但国民收入下降,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保持利率稳定”,你的这个观点是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市场经济和国家财政的职能(或者是国家财政目标)没有理解特别清楚。 市场是有自动调节功能,但是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正是这种失灵现象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才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利率不稳定、供需不平衡等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你的观点可能是为保利率稳定,牺牲了经济增长,实事截然相反,保证利率稳定、社会供需平衡不仅仅没有牺牲经济增长,反而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经济是没有办法长久平稳发展的,你问题中提到的“经济增长”也只是暂时的,从发展的眼光看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害的,所以,必须遏制一下消费的势头,让社会的总需求等于社会的总供给,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也是宏观调控的目的和财政的目标。 举个特别极端的例子,如果出现社会总需求严重超过社会总供给,有强烈的货币膨胀势头,物价涨幅过高,再不实施“双紧”政策,那么当你想买个馒头的时候就得花百元大钞了。 我们国家就采取过“双紧”政策,在1989年,社会总需求就大于社会总供给了,如果是那个年代的人应该还记得,当时贷款很容易吧,工资等福利在那个时候也涨的很快,就连当时的银行也在吃贷款差,但是,当时的社会总供给根本跟不上,所以,通货膨胀也日益厉害,银行出现不良资产,直到现在,银行里的不良资产很多还是源于那个时候。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国家采取了“双紧”政策,抑制了通货膨胀,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