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匹夫》致敬,电影需要“匹夫精神”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栏:报纸评论 |
作者:鸿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人早有训诫,无论你是什么帮。对于电影《匹夫》而言,一帮热血土匪团结在以黄晓明为匪首的匪帮周围,上演的这出热血匪徒识大体顾大局的铿锵成长史,怎么看,都让人热血澎湃。所谓:匹夫之怒,血溅五步。也是这部电影所彰显出的“匹夫精神”,还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气质,尽管它有些刚烈,甚至独特。
黄晓明是《匹夫》的一张王牌,也是他首部担任出品人的大银幕作品。黄晓明没有把“方有望”这个人物形象架空,这个人物性格当中的彪悍、可爱,甚至卖萌都呈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土匪彪悍得可爱,帅得让人咬牙切齿,恨不得有女孩也想跟他混匪帮了!没办法,长相在那里放着,无论你怎么演你不能扒一层皮下来,可以“痞”,但不“二”,这和《唐伯虎点秋香2》、《叶问2》等片中的“2”角色基本划清了界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虽然他演得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恰恰好的。能够从电影所呈现出来的镜头里看到他的进步,这对于一个偶像演员而言并不容易,很多偶像演员演了一辈子戏也只是偶像,现在的黄晓明仅仅而立之年,可以突破的空间和上限,或者说带给影迷的期待还有更多。
“方有望”这个土匪头子没有当官的野心,但亦正亦邪、有情有义。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张歆艺饰演的“小姑奶奶”,野蛮得让人喜欢,妩媚时亦可倾倒一片。《匹夫》是张歆艺的首部大银幕作品,她的表现可以说是该片的一大亮点。以前真没看出来张歆艺演“痞女”如此有天赋。张弛有度的表演让张歆艺的演艺生涯再上一个台阶。其实,无论是偶像气质颇浓的黄晓明,还是痞女感觉强烈的“小姑奶奶”张歆艺,以及和高富帅毫不沾边的张译,每一个人的表演都值得称赞。还要“记住那些没有名字的名字,记住那么没有面孔的面孔。”他们确实是这部电影中的亮点。
宽泛地说,《匹夫》中的亮点还有不少。比如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换人质的桥段,荒诞中透露出的侠肝义胆,在过去的江湖有,而在现在的江湖中难觅。同样是江湖,现在文明的江湖缺少了一些粗俗和野蛮,但并不少见精致的混蛋。再比如人物造型、置景、摄影等,在地道里的长镜头的运用等,都十分考究。可以看得出来,导演以及制作团队在很多细节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相较于导演杨树鹏的上一部电影《我的唐朝兄弟》,明显进步和成熟了许多。电影不缺亮点并不是说这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结构上没有问题,或许是过于强调技术层面以及包装层面的因素,使得影片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延展性受到制约。
对于很多的电影观众而言,他们需要看的是一个故事,无论这个故事有多么粗俗,娱乐一下就好,而技术层面的考究则非一般影迷所能喜爱,这实际上也是制约导演和创作团队的一个现实瓶颈,不是一个人一部电影的问题,而是诸多有追求的电影导演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所以,对于《匹夫》这样的电影,还是值得我们向它致敬的。它有它的一些思考以及诉求在里面的,它比一般意义上的爆米花电影更有追求。在当今社会,还是要有点追求,有点热血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匹夫之怒,血溅五步”,这对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提升。其实,并不仅仅是中国电影需要这种“匹夫精神”!
(文见5月4日《辽沈晚报》鸿水专栏“鸿观世界”)
PS:国产电影目前没有任何能力和好莱坞大片相提并论,既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流,政府应当从政策方面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应该拿出拆迁政策的力度和劲头来支持国产电影的发展,没有政策的支持,光把一群饿狼放进来,看起来市场壮大了,人气提升了,票房增长了,而实际上,国产电影依然是弱势文化当中的弱势群体,小到任何一部国产电影都不是一些好莱坞三流电影的对手,大到国产电影的输出和文化大国的地位都是徒有虚名。国产电影要强大起来,要走出去,没有政策的大力扶持,都是空谈。